燕京客舍送友归天台

雁鸣沙漠风,秋入燕陵树。
客子衣裳单,宁不畏霜露。
驱车国东门,迢迢怀往路。
尺璧横道周,谁能一回顾。
登山豺虎雄,入海鲸鲵怒。
天台隔三江,丹霞夹玄雾。
黄精或可寻,胡麻庶当遇。
明时有遗佚,归哉保贞素。
我马病已久,东西厌驰骛。
逸驾如可攀,吾将执其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京客舍送友归天台》是元代诗人陈秀民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陈秀民深厚的文学造诣,而且通过其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人文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的才情与胸襟。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陈秀民:字庶子,温州人,徙嘉兴至正中为武冈步巡检,知常熟州张氏时历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有寄亭集。
  • 创作时期:元代,具体年代不详。
  1. 诗歌原文
  • 雁鸣沙漠风,秋入燕陵树。
  • 客子衣裳单,宁不畏霜露。
  • 驱车国东门,迢迢怀往路。
  • 尺璧横道周,谁能一回顾。
  • 登山豺虎雄,入海鲸鲵怒。
  • 天台隔三江,丹霞夹玄雾。
  • 黄精或可寻,胡麻庶当遇。
  • 明时有遗佚,归哉保贞素。
  1. 诗的主题和意境
  • 离别与怀念: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归途的深深牵挂,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 自然描写:通过对沙漠、秋天、燕陵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苍凉而深远的意境。
  • 哲思与劝勉:结尾处通过“明时有遗佚,归哉保贞素”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简洁而有力,善于使用比喻和象征,如“登山豺虎雄,入海鲸鲵怒”,生动地刻画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感受。
  • 结构布局:整体结构紧凑有序,首尾呼应,形成了完整的艺术效果。
  1. 文化价值与影响
  • 历史价值:作为元代的作品,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 文学价值:作为文学作品,其艺术表现力强,语言精美,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积极的启迪作用。

《燕京客舍送友归天台》不仅是陈秀民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元代诗歌宝库中的重要篇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的文化特征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这首诗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人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借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