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关二首

水宿烦津吏,山行信馆人。
度关车踯躅,入谷马逡巡。
石戴泥中辙,风惊塞外尘。
忧时非肉食,华发为谁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函关二首》是元末明初诗人陈基的诗作。陈基,字宗之,号西塘,浙江嘉兴人,他的作品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关切。下面将详细解析这两首诗:

  1. 作品原文及其翻译
  • 其一:水宿烦津吏,山行信馆人。度关车踯躅,入谷马逡巡。石戴泥中辙,风惊塞外尘。忧时非肉食,华发为谁新。
  • 其二:万里西游客,归期趁早鸿。涧泉明晓练,山果落秋红。鸟度烟岚外,人行泥淖中。前途逢驿使,立马问关东。
  1. 诗歌赏析
  • 其一: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情景,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诗中的“度关车踯躅,入谷马逡巡”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与不易;而“石戴泥中辙,风惊塞外尘”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对国家的担忧。最后两句“忧时非肉食,华发为谁新”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无奈。
  • 其二:此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的“涧泉明晓练,山果落秋红”描绘了秋天的自然美景,而“鸟度烟岚外,人行泥淖中”则反映了旅途的艰难。最后的“前途逢驿使,立马问关东”则展现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1. 诗人背景
  • 陈基是元末明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深沉,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考。陈基的诗歌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价值,也在历史和文化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创作背景
  • 这两首诗可能创作于陈基的游历途中,或者是为了表达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而产生的情感。这些诗歌不仅是陈基个人情感的宣泄,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1. 艺术特色
  • 这两首诗在语言表达上都非常简练有力,能够准确而生动地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也非常丰富,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1. 历史影响
  • 这两首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它们不仅展示了陈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函关二首》作为陈基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两首诗的深入分析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