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宁上人弹琴

忽忽岁将晏,郁郁不自聊。况兹霜露集,惊飙振寒条。
之子从何来,携琴□衡茅。为我理素曲,五音纷以调。
庄听敛手衽,幽忧为之消。鸾凤戏云中,馀音相与飘。
别鹤惊宵露,众葩悦春朝。婉丽不可极,忽复变萧寥。
清风散六合,白日耀层霄。流水一何深,泰山一何高。
聘鲁慨观乐,适齐感闻《韶》。畴知今日乐,俯仰千载遥。
寤言欲报之,愧乏英琼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听宁上人弹琴》是元朝诗人陈基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陈基,字子高,号玉笥,南宋末年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尤以诗歌和文赋著称。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 忽忽岁将晏,郁郁不自聊。
  • 况兹霜露集,惊飙振寒条。
  • 之子从何来,携琴衡茅。
  • 为我理素曲,五音纷以调。
  • 庄听敛手衽,幽忧为之消。
  • 鸾凤戏云中,馀音相与飘。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内心的忧郁和孤独。
  • 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
  • 诗中的“鸾凤”象征着美好和高贵,而“馀音相与飘”则传达了音乐给人带来的愉悦和心灵上的慰藉。
  1. 历史背景
  • 《听宁上人弹琴》创作于元朝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期。文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往往心情沉重,需要寻找心灵的慰藉。
  • 这首诗可能是陈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一位名为宁上的人的琴声后所作,以此表达自己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艺术特色
  • 陈基在《听宁上人弹琴》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鸾凤”、“云中”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想象力和浪漫气息。
  • 诗的结构严谨,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
  1. 文化意义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并称为“四艺”,琴被视为最高雅的艺术之一。陈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一艺术形式的热爱和追求。
  • 这首简短的诗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观察力,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听宁上人弹琴》不仅展示了陈基作为诗人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才华,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这首诗不仅是陈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人们精神世界的写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