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山立万人英,一夕霜风玉树倾。
公去隐然关世道,客来何止哭交情。
安知死不如生乐,但恨才难与命争。
幸喜肯堂丹雘手,陇西依旧振家声。
吊李古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李古岩》:咏叹英雄之逝与家声之继
陆文圭的《吊李古岩》以沉郁顿挫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历史人物李古岩的形象。诗中不仅展现了其英姿飒爽、威震万民的英雄气概,更深刻地表达了对其去世后世道的影响和对家族声望的传承的哀思。
首联“堂堂山立万人英,一夕霜风玉树倾”,直接点明了李古岩的形象——一个站在众人面前如同高山般雄伟的人物,却在一夜之间被命运的风暴所摧毁。这样的描述不仅凸显了李古岩的英雄形象,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无常命运的感慨。
颔联“公去隐然关世道,客来何止哭交情”,进一步探讨了李古岩去世后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朋友对他的哀思。李古岩虽已离去,但他生前的所作所为和影响却依然深远,友人的哀悼不仅是对他个人的怀念,更是对一种精神或价值观的传承。
颈联“安知死不如生乐,但恨才难与命争”,则转向了生死观的思考。在这里,诗人似乎在质疑生命的意义,同时也表达了对才华和命运抗争的无奈。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反映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
尾联“幸喜肯堂丹雘手,陇西依旧振家声”,为整首诗带来了一线希望和慰藉。这里提到的“丹雘手”可能指的是家族中的杰出后代,能够继承并发扬先辈的意志和事业。这种希望象征着尽管面临困境,但总有力量和可能将逆境转化为机遇。
《吊李古岩》不仅是对一位英雄人物的赞颂,也是对人生、社会和家族责任深刻反思的体现。它通过诗歌这一形式,让读者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到那些伟大人物的影响力,以及他们在身后留下的宝贵遗产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