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隐渐成癖,苔光绿映扉。
避名常好好,绝俗任非非。
日落长镵柄,天寒白苎衣。
南鹏五月息,戢翼笑群飞。
次韵善之杂兴三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善之杂兴三首》是元代诗人袁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袁桷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还透露出他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重视。
《次韵善之杂兴三首》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示了元代诗歌的艺术成就。诗中的“邓子清如竹,萧萧澹世情”,用竹子比喻邓子清,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境界,反映了诗人追求高洁品格的志向。诗中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与珍惜,如“下帷怜草色,倚杖爱松声”,这种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受,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心灵的纯净。
从文学形式上看,《次韵善之杂兴三首》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特点,即注重情感的真实流露和意境的深远营造。每首诗都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鲜明的意象,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如“日落长镵柄,天寒白苧衣”,通过具体的物象来映射诗人的心情和生活状态。这种艺术手法使得诗歌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富含哲理,引人深思。
这首诗不仅是对友情和自然的赞颂,也是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的“乘槎空有约,何日海边城”,表现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反映了元代文人特有的命运感和漂泊感。这种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现实困境的敏感反应,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和启迪。
袁桷的《次韵善之杂兴三首》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展现,更是一次心灵与自然的对话。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反思,这首诗传递出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展现了元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