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清如竹,萧萧澹世情。
下帷怜草色,倚杖爱松声。
嗜癖成书贾,身穷付笔耕。
乘槎空有约,何日海边城。
邓子清如竹,萧萧澹世情。
下帷怜草色,倚杖爱松声。
嗜癖成书贾,身穷付笔耕。
乘槎空有约,何日海边城。
注释与译文
注释
- 邓子清如竹:形容邓子清的性格或者气质像竹子一样,直而不屈。
- 萧萧:形容声音或风势,也用来形容人的动作或态度。
- 澹世情:淡化世俗的纷扰和情感。
- 下帷:拉开帷帘,表示进入房间休息或思考。
- 倚杖:手拄着拐杖,表示年老体弱或沉思。
- 嗜癖:喜好某种事物,形成癖好。
- 书贾:指贩卖书籍的人,比喻善于经营的人。
- 身穷:生活困难。
- 笔耕:以笔代锄,比喻勤于创作。
- 乘槎:传说中一种能漂浮在水面上的木筏。
- 海边城:靠近海的地方的城市。
译文
看着邓子清如同竹子般的性格,他淡然地超脱了世间的繁华和纷争。每当他放下帷帘,我便欣赏那草地上的绿色;每当他手拄着拐杖,我就喜爱松树那悦耳的声音。他的爱好和癖好使他成为了一个善于经营的人,尽管身处困境,但他还是坚持写作,用笔作为自己的锄头。我们曾经有过共同的梦想,乘着木筏飘向远方,但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邓子清的性格特点和他的生活状态。通过具体的场景(如“下帷”、“倚杖”),描绘了他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和享受自然之美。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邓子清的深厚情感以及两人之间的友情。
诗中的“嗜癖成书贾”反映了诗人自身的生活境遇,即使处于困境,也未放弃写作的努力,显示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读者来说是具有启示意义的,提醒人们在困境中仍应保持希望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