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元日

屠苏酒暖破朝寒,旧写桃符忍再看。
太史未颁周正朔,遗民思睹汉衣冠。
天边星斗孤槎远,雪后江山万木残。
再拜中庭宾旭日,共瞻霁色散云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癸巳元日》是明代诗人徐熥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袅袅东风处处吹,萧条门巷自堪悲。  
独斟柏叶愁如缕,闲对菱花鬓有丝。  
三十虚名归马齿,半生薄命怨蛾眉。  
寒梅不管人无赖,开遍南枝与北枝。  
  1. 诗人介绍
  • 徐熥(约1485年—1550年),字惟和,号水西,浙江温州人,明代文学家。他以擅长词曲闻名,其诗作也颇具韵味,尤其擅长写景抒情的五言绝句。
  1. 诗词鉴赏
  • 意境描绘:“袅袅东风处处吹”,描写了春风拂面,无处不在的景象。“萧条门巷自堪悲”,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门庭冷清、环境凄凉的感受。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春风、门巷等元素,勾勒出一幅充满春意但又带有哀愁的画面。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独斟柏叶愁如缕”,“闲对菱花鬓有丝”两句,表达了自己面对孤独时的无奈和辛酸。“三十虚名归马齿,半生薄命怨蛾眉”则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看淡的人生态度和对命运的感慨。
  • 对比手法:“寒梅不管人无赖,开遍南枝与北枝”这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梅花的高洁独立与诗人自身的境遇相对照,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傲雪凌霜的精神特质。
  1. 创作背景
  • 此诗作于明代嘉靖年间,具体作者无法确定。由于现存资料中并未提到具体的创作背景,因此只能从诗句本身去推测。
  1. 历史影响
  • 虽然《癸巳元日》的作者并非著名文人,但其在明代的影响力并不显著。《癸巳元日》虽为徐熥的作品,但并未被广泛传颂,更未能跻身于经典诗词之列。
  1. 文化地位
  •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尽管《癸巳元日》并未成为传世的佳作,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成就。它作为明代诗歌的一个代表,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1. 现代评价
  • 现代学者对这首诗的评价相对较低,认为它没有超越时代的作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首诗就没有价值,相反,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可能并不显赫。

《癸巳元日》是明代徐熥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新春时节的自然景象与诗人自身的情感世界。然而,由于缺乏名家背书或流传广泛的背景,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并未占据显著的位置。不过,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体会到古代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生感悟的独特表达,这也是研究中国古代诗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