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周子符

近陪谈笑碧山堂,一别俄惊半载强。
秋到闻公才卧病,朝来走使忽传亡。
香销琴室松风冷,灯灭书竹月凉。
惆怅老成零落尽,望云挥泪倍悲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周子符》是元代诗人陈镒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通过深情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周子符的深深哀悼。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诗人陈镒:元代诗人,字伯铢,出生于浙江丽水。他曾在松阳教授任职,晚年筑室午溪上,自号菉猗居士,并以午溪为集名。
  1. 诗歌原文
  • 近陪谈笑碧山堂,一别俄惊半载强。
  • 秋到闻公才卧病,朝来走使忽传亡。
  • 香销琴室松风冷,灯灭书竹月凉。
  • 惆怅老成零落尽,望云挥泪倍悲伤。
  1. 诗歌注释
  • “碧山堂”是陈镒与周子符曾经相聚的地方,充满了友情与欢乐的回忆。
  • “半载强”表示离别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感觉却异常强烈。
  • “香销、灯灭”描绘了时间流逝带来的物是人非之感。
  • 结尾处的“望云挥泪倍悲伤”,表达了作者对周子符逝世的悲痛和不舍。
  1. 诗歌赏析
  • 此诗首句“近陪谈笑碧山堂”展现了两人亲密无间的关系,以及在碧山堂中共同度过的快乐时光。
  • “一别俄惊半载强”透露出时间的飞逝,以及分别时的突然感伤。
  • 后文“香销琴室松风冷,灯灭书竹月凉”则营造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反映了周子符去世后的凄凉景象。
  • 最后两句“惆怅老成零落尽,望云挥泪倍悲伤”更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哀悼之情。
  1. 写作背景
  • 《挽周子符》创作于元末,具体时间不详。根据诗中的用词和情感,可以推测这是诗人因故友周子符去世而作。
  • 元末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因为政治原因或战乱而与友人失散,这首诗可能是在这种背景下所作。
  1. 诗歌主题
  • 这首诗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逝去朋友的缅怀和哀悼。
  • 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加深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悲伤。
  • 整首诗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友情的重视和对故人的深切怀念。

《挽周子符》不仅是一首表达对故友思念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人文情怀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陈镒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元末社会动荡时期的人文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