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庵岁晏百忧薰心排遣以诗乃作五首

开岁七十五,故园犹未归。
看从今以后,知复是邪非。
星斗天垂象,龙蛇地发机。
边声近稍息,一醉典春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蜕庵岁晏百忧薰心排遣以诗乃作五首》是清代文学家陈维崧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这组诗创作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四年至乾隆元年(1705年—1736年)的三十余年间,作者身处清朝盛世,心情却十分忧郁。他以“百忧”自喻,用“薰心”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陈维崧以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忧愁之情。他写道:“百忧薰心百忧生,百忧熏骨百忧成”,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愁和忧虑。这种忧愁和忧虑来自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困难。在第二首诗中,陈维崧继续表达自己的忧愁之情。他说:“欲向古人求一笑,不知何处有先生。”他希望从古人那里得到一些安慰和启示,但却发现没有找到合适的老师。第三首诗中,陈维崧以山水为题材,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他在诗中写道:“山高水深不可测,烟雨蒙蒙笼翠微”。第四首诗中,陈维崧以花草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他说:“春风桃李花开日,绿水青山共此情。”最后一首,陈维崧以月夜为背景,抒发了他内心深处的寂寞和孤独感。他说:“独坐西窗月上楼,一帘幽梦绕心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