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舍如僧舍,心闲与静宜。
写多髡兔颖,藏久蛀貂皮。
宦迹年劳见,生涯日历知。
未应同与俊,肯负沃洲期。

【注释】

(1)蜕庵:僧人住的地方。

(2)百忧薰心:各种忧虑困扰着人的心灵。

(3)排遣:排除、消除。

(4)书舍:书房。

(5)僧舍:僧人的住所。

(6)心闲与静宜:心灵宁静,适宜读书。

(7)秃兔颖:指笔。秃,无毛之意。

(8)蠹虫蛀貂皮:比喻时间流逝,事物被侵蚀破坏。

(9)宦迹年劳见:官运通达时,足迹遍及各地。

(10)日历知:记录在日记中。

(11)未应同与俊:不应和那些才华出众的人一起。

(12)俊:才智出众的人。

(13)肯负沃洲期:不会辜负隐居在沃洲(地名)的约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乡后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清高脱俗的性格特点。

诗的第一句“书舍如僧舍,心闲与静宜”,描绘了书房如同僧人居所一般宁静、清幽,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心境自然宁静宜人。这里的“书舍”与“僧舍”相对照,既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也暗喻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第二句“写多髡兔颖,藏久蠹裘”,诗人用“秃兔颖”(即秃笔、无毛之笔)和“蠹裘”(即受蛀蚀的皮衣)两个事物来比喻自己的学问和经历。秃笔象征着诗人的才华和智慧,而蠹裘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侵蚀。这两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看法,也暗喻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带来的衰老和变化的感受。

第三、四两句“宦迹年劳见,生涯日历知”,诗人通过对比“宦迹年劳见”和“生涯日历知”两个方面,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这里的“宦迹年劳见”指的是官员们的足迹遍布各地,而“生涯日历知”则是指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记录都被详细地记录下来。这两个方面的差异,使得诗人更加倾向于隐居生活,远离尘嚣。

尾联“未应同与骏,肯负沃洲期”,诗人以“骏”比喻那些才华出众的人,以“沃洲期”暗示了隐居的愿望。这里表达了诗人不愿意与那些才华出众的人为伍,而是愿意选择隐居的生活。这也体现了诗人清高脱俗的性格特点,他追求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书房、笔墨、时光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清高脱俗的性格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