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锡风尘际,师行戒畏途。
故人怀槜李,春水到长芦。
舍利藏金塔,袈裟系宝珠。
禅房大自在,应念室中蒲。
送蒲空叙本中往住长芦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蒲空叙本中往住长芦寺》
《送蒲空叙本中往住长芦寺》,这是一首元代诗人张翥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即将前往长芦寺,在途中所见的风物人情。
诗歌的开篇“杖锡风尘际,师行戒畏途”,便勾画出一幅行者在风尘仆仆中前行,行走在戒慎恐惧的道路上的场景。此句不仅表达了行者旅途的艰辛,更透露出一种对未知旅途的敬畏与期待。接下来的诗句“故人怀槜李,春水到长芦”则转入对故乡的回忆和思念。槜李是江南地区的特产,象征着故乡的味道。春天的河水带着故乡的气息流向远方的长芦寺,使得诗人的思乡之情愈发浓烈。
诗歌中的“舍利藏金塔,袈裟系宝珠”部分,通过具象的描述,展现了长芦寺的庄严与神秘。舍利子作为佛教圣物的比喻,以及袈裟和宝珠的象征意义,都使得长芦寺显得更加神圣而不可侵犯。
诗歌的最后一节“禅房大自在,应念室中蒲”则将视角转向了寺院内部的宁静与祥和。在这里,“大自在”不仅是对于修行者内心的描述,也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自由与解脱。而“应念室中蒲”,则可能是对某种特定佛教仪式或修行方式的描述,反映了佛教文化在长芦寺的深远影响。
《送蒲空叙本中往住长芦寺》是一首描绘佛教修行者的旅行诗作,通过对长芦寺及其周边风物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追求精神净化与升华的宗教情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元代诗歌的风格特点,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