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蒙古僧印空岩黄龙寺

高僧明廷秀,受业自南宗。
心诀提为印,禅机捷若锋。
炉香来化鹤,瓶水豢降龙。
弟子经窗外,应占旧偃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蒙古僧印空岩黄龙寺》是一首由元代诗人张翥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僧人及其修行环境的描绘,展现了高僧明廷秀的禅宗修炼和深厚的佛教信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张翥,元代诗人,字仲举,号蜕庵。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精通历史,曾参与编纂三史。其文学成就在元代尤为突出。
  1. 诗句原文及解释
  • 古刹西江外:描述一座古老的寺院坐落在西江南岸,环境清幽。
  • 师居最上方:指出该僧人住在寺庙的上一层,可能是指禅堂或修行室。
  • 山神出护法,天女下焚香:形容僧侣修行时受到山神和仙女般的护法神庇佑,同时有信徒虔诚地供奉香火。
  • 久客霜髭满,归舟云树长:反映出僧人长期居住于此,岁月在他的鬓间留下了痕迹,而他归乡的心情伴随着云树的长长影子,充满了思乡之情。
  1. 文化背景
  •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文化的尊崇以及对宗教情感的表达。通过诗歌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佛教文化的热爱以及对高僧明廷秀的尊敬。
  1. 艺术特点
  •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而充满力量的表现方式。每一句都精心构思,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对人物内心的揭示,使得整首诗歌既富有哲理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1. 历史影响与评价
  • 这首诗在历史上并未被广泛传颂,但其文学价值和深刻的宗教意义仍然被后世所认可。

通过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艺术特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