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苦雨待程继先舟行

老态已成便早睡,呼儿更与助深杯。
半窗风雨催秋到,一夜湖山入梦来。
潦水无根殊泛滥,蛩声多事为悲哀。
不知明发缘何喜,满意灯花落又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北山苦雨待程继先舟行》是一首描绘诗人年迈体衰的生活状态和对友人即将来访的期待的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揭示了元代社会的某些特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

  1. 诗人背景
  • 诗人介绍:张翥,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元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 生平概述:张翥少年时四处游荡,曾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后成为地方官员。他的创作涉及了广泛的主题,包括自然景色、社会生活和个人感悟等。
  1. 诗歌原文与解析
  • 诗歌原文:《北山苦雨待程继先舟行》,“老态已成便早睡,呼儿更与助深杯。半窗风雨催秋到,一夜湖山入梦来。潦水无根殊汎滥,蛩声多事为悲哀。不知明发缘何喜,满意灯花落又开。”
  • 诗句解析:首句“老态已成便早睡,呼儿更与助深杯”表达了诗人因年岁增长而选择早眠,但仍借酒消愁的情景;第二句“半窗风雨催秋到,一夜湖山入梦来”,则描绘了风雨中的湖山景色,营造出一种秋天的氛围;第三句“潦水无根殊汎滥,蛩声多事为悲哀”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感慨;最后两句“不知明发缘何喜,满意灯花落又开”则流露出作者对未来行程的期待和心情的转变。
  1. 艺术特点
  • 语言风格: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生活气息,同时又不失文学性,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湖山入梦来”、“灯花落又开”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不仅美化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涵。
  • 情感表达:通过对风雨、山水的描写,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展示了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1. 历史文化价值
  • 历史背景: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诗歌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这个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文化特色。
  • 文学影响:张翥的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时代反映:通过对元代社会生活的描绘,诗歌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方面,尤其是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1. 读者感悟
  • 个人情感:读者可以通过这首古诗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
  • 文化理解:通过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可以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 审美体验: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能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慰藉。

张翥的《北山苦雨待程继先舟行》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元代社会生活和人文情怀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还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