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平江开元寺雪窗光公

独木山寮昼不开,禅馀香印已成灰。
寺分麋鹿台前住,人向鱼凫国里来。
佛钵供多光类玉,祖衣传久色如苔。
一枝得个邛州竹,拄到云居不拟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平江开元寺雪窗光公》是元朝诗人张翥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的深刻感悟。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张翥(约1295年—1348年),字仲举,号玉笥生、独木山寮,元朝著名文人,官至集贤待制,著有《寄平江开元寺雪窗光公》等作品。
  1. 诗词原文
    独木山寮昼不开,禅馀香印已成灰。
    寺分麋鹿台前住,人向鱼凫国里来。
    佛钵供多光类玉,祖衣传久色如苔。
    一枝得个邛州竹,拄到云居不拟回。

  2. 作品赏析

  • 张翥的《寄平江开元寺雪窗光公》通过描绘寺庙和僧人的生活状态,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佛教艺术的精湛理解。诗中“佛钵供多”和“祖衣传久”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 诗句中的意象生动而富有象征意义,例如“麋鹿”象征着和平与宁静,“邛州竹”则代表着坚韧与纯净。
  •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律感,展现了元代诗歌的风格特点。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元朝时期,当时的社会背景复杂多变,但文人墨客依然保持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张翥作为一位文人,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 在元朝的历史背景下,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佛教文化的信仰和尊重。

通过对《寄平江开元寺雪窗光公》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元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