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复斋归婺之武义清宁观

武川道馆白云间,萧散真宜羽客闲。
丹侣有情开药灶,青童应在守萝关。
冈头叱石成羊起,花下吹笙驭鹤还。
岁晚相思拟相觅,只愁落叶满空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陈复斋归婺之武义清宁观》是元代诗人张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下面将对该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张翥,字仲举(晋宁人),号蜕庵,元代诗人。他豪放不羁,喜欢蹴鞠和音乐,少年时期跟随李存、仇远学习,以诗文闻名。
  1. 诗歌原文
武川道馆白云间,萧散真宜羽客閒。  
丹侣有情开药灶,青童应在守萝关。  
冈头叱石成羊起,花下吹笙驭鹤还。  
岁晚相思拟相觅,只愁落叶满空山。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全诗通过对武义清宁观周边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画面。白云缭绕,仙风道骨,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 情感表达:诗歌中流露出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描述友人即将离开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刻的不舍。
  • 艺术手法: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如“叱石成羊”、“吹笙驭鹤”,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
  1. 创作背景
  • 《送陈复斋归婺之武义清宁观》的创作背景是在元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得以体现。当时政治环境较为复杂,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送陈复斋归婺之武义清宁观》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自然美景的诗歌,也是元代文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一种文化表现。它体现了元代文人追求自然和谐、注重人文精神的文化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