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筝工任礼

牙床银甲不胜清,锦席瑶筝无限情。
第一部中当绝艺,十三弦上有新声。
齐宫蝉怨时时咽,湘浦鸿来个个惊。
宜向教坊供国乐,要须名似郭无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筝工任礼》是元代诗人张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精湛技艺的筝师形象,展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情感深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赠筝工任礼·牙床银甲不胜清》
    牙床银甲不胜清,锦席瑶筝无限情。
    第一部中当绝艺,十三弦上有新声。
    齐宫蝉怨时时咽,湘浦鸿来个个惊。
    宜向教坊供国乐,要须名似郭无名。

  2. 诗歌内容解析:这首诗的开篇“牙床银甲不胜清”运用了“银甲”这一比喻,形容筝师手中的筝弦如银色盔甲一般清脆响亮。紧接着“锦席瑶筝无限情”,则是通过描述华丽的场景和精美的瑶筝,表达了音乐中蕴含的深情和细腻。诗的后半部分“第一部中当绝艺,十三弦上有新声”表明这位筝师在音乐技艺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他的演奏能够触动人心,引起共鸣。

  3.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七言绝句形式,每一句都简洁而富有意象,语言优美且富有画面感。通过对筝音、场景与情感的细致描写,使得整首诗既具有音乐性,又富有诗意,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感觉。

  4. 社会影响:作为元代的文学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当时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其影响力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至今仍被后人传颂,成为研究元代音乐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

《赠筝工任礼》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灵感和思考素材。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之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