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雁吟

雁飞渡江谋稻粱,江人趁熟亦渡江。
雁下江中唼蘋藻,人饥尽属江中央。
天长水阔罗网多,无衣无食可奈何?
人声未断雁声起,弃儿呱呱道傍死。
不见雁春还北飞,人今去此将何之?
叹息人穷不如鸟,何日相随如雁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人雁吟》是元代诗人张翥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向往和敬畏。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人雁吟 人在天涯思故乡,雁在远处思何人? 雁飞渡江谋稻梁,江人趁熟亦渡江。 雁下江中唼苹藻,人饥尽属江中央。 天长水阔罗网多,无衣无食可奈何? 人声未断雁声起,弃儿呱呱道傍死。 不见雁春还北飞,人今去此将何之? 叹息人穷不如鸟,何日相随如雁归。
  2. 诗歌解析: 《人雁吟》以雁为媒介,通过雁与人的对比,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诗中的雁象征着自由和远方,它们不畏艰难,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人则被束缚于世俗的羁绊之中,无法挣脱。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反映了人类内心的挣扎和无奈。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深深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诗歌背景: 《人雁吟》的创作背景是元代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翥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类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对人性、自然和宇宙关系的探索。
  4. 诗歌艺术特色: 《人雁吟》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成就。首先,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雁下江中唼苹藻,人饥尽属江中央”等句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次,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音乐性,读来朗朗上口。最后,诗歌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既有宏大的背景描绘,又有细腻的情感抒发,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张力和深度。
  5. 诗歌影响: 《人雁吟》自创作以来,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也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人雁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作品,它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描绘,展现了人类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表达了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注。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在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阅读和研究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