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啄啄,飞搏搏。江边虞人缚矰𥐊,人饥处处规尔肉。
岂知雁饥肉更薄,城中卖雁不直钱,市头籴米斗五千。
妻儿煮糜不敢饱,朝朝射雁出江边。不闻关中易子食,空里无人骨生棘。
县官赈济文字来,汝尚可生当自力。
【注释】
人雁吟:诗题。雁,指野雁。“人雁”即人与野雁的对比。
虞人缚矰𥐊:古代一种捕鱼的工具,用来捕捉飞鸟。
饥处处规尔肉:到处捕杀,把野雁捉来当猎物吃。
城中卖雁不直钱:城里的商人卖野雁,价钱低得可怜。
市头籴米斗五千:在集市上买米,每斗要价五千钱。
妻儿煮糜不敢饱:妻子儿女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不敢吃饱。
朝朝射雁出江边:每天早晨都要到江边去射雁。
关中易子食:关中地区的人吃人肉。
空里无人骨生棘:没有人的地方长满了荆棘,比喻没有活人了。
县官赈济文字来:官府救济的文字送来了。
汝尚可生:还有机会活下去。汝,你的意思。
【赏析】
《人雁吟》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借写人捕雁、雁被射杀,以喻百姓被剥削、压迫的惨状。全诗四句,语言质朴,寓意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关注。
首句“雁啄啄,飞搏搏”,起笔就点明了主题,描绘了一群正在觅食的雁,它们或啄或飞,忙而不乱。接着,诗人又描绘了这些雁是如何被人捕捉的,“江边虞人缚矰𥐊,人饥处处规尔肉。”原来,这些雁是被那些捕猎者捕捉来的,而他们之所以捕猎这些雁,只是因为自己饥饿难耐,不得不去捕捉其他动物充饥。这两句既描绘了捕猎者的贪婪行为,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困境。
诗人笔锋一转,转向了另一个场景。“岂知雁饥肉更薄,城中卖雁不直钱,市头籴米斗五千。”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雁的饥饿与人的贪婪进行了对比。雁虽然饥,但其身上的肉却更加薄薄;而人们却贪婪地捕杀它们,只为了一己之欲。而在城市中,雁肉的价格却异常低廉,以至于连买米的钱都不够。这两句不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深深愤慨。
诗人又转向了另一个场景。“妻儿煮糜不敢饱,朝朝射雁出江边。”在这里,诗人描绘了那些被剥削的农民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妻子儿女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不敢有丝毫的贪吃;而每天早晨,他们还要早早地出发,到江边去射雁。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农民们的艰辛生活,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深同情。
诗人笔锋一转,转向了另一个场景。“不闻关中易子食,空里无人骨生棘。”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典故,即关中易子食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时,赵国人民被迫相互残杀以求生存的情景。然而,在这个诗中,诗人并没有直接提及这个典故,而是通过反问的方式,暗示了自己对这种悲惨现状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空里无人骨生棘”这一意象,形象地描绘了那个荒凉、恐怖的场景。
最后一句“县官赈济文字来,汝尚可生当自力。”“县官赈济”指的是政府发放的救济款物;“汝尚可生”表示还有希望生存下去;“当自力”则是鼓励大家努力自救的意思。这句诗既是对未来的期望,也是对现实的呼吁。它告诉人们,尽管现在的生活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