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有夙训,闻在幼壮时。
岂意衰暮日,乃复新验之。
茫茫上天理,讵可私臆知。
百年大化中,流浪从推移。
信彼杞忧者,徒为众所嗤。

【注释】

杂诗七首:这是一组七首的诗歌。

先人:指先辈,即祖先。

夙训:早先的教诲。

闻在幼壮时:听说是从小到壮年时期。

岂意:怎料想。

衰暮日:衰老、黄昏的时候。

乃复:又。新验之:重新验证。

茫茫:形容广阔无边的样子。

上天下理:天理,指天道。

讵可私臆知:岂可以个人主观的臆断去认知。

百年大化(huà)中:一生的时间在宇宙的大化之中。

流浪:飘流不定。

从推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信彼杞忧者:相信那些担忧的人。

徒为众所嗤:白白地被众人嘲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写人生感慨的杂诗。诗人以自己的遭遇为例,抒发了对于生命无常、人生多难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对那些无谓忧伤的人进行了讥讽。全诗感情深沉,语言平易,寓意深远,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第一首,诗人首先感叹自己的祖先曾经有过良好的教养,这良好的教养是在他小时候就已经开始培养的。然而,岁月不饶人,转眼间他已经步入了暮年,却突然发现这些教导已经不能适应现实了,甚至有些过时了。这里诗人用了“岂意”一词,表达了他的惊讶和无奈。

第二首,诗人继续感叹,自己现在已经进入了人生的黄昏阶段,但是却发现一些曾经被认为正确的观念,现在已经不再适用了。这里的“乃复”,意味着诗人现在才意识到过去的错误,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表明诗人已经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

第三首,诗人感叹,尽管他已经认识到过去的错误,但是仍然无法改变现实。他感到迷茫和无助,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未来。这里的“茫茫”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困惑和无助感。

第四首,诗人感叹,无论他如何努力想要适应现实,都只是徒劳无功。他感到绝望和失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这里的“讵可”一词,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悲观。

第五首,诗人感叹,那些曾经担忧未来的人,其实都是徒劳无功的。他们只是被自己的担忧所困扰,而忽视了现实中的变化和挑战。这里的“徒为”一词,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担忧者的讽刺和嘲笑。

第六首,诗人感叹,他曾经担心过自己的命运,也曾经忧虑过自己的未来。然而,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现在的他已经无法改变过去的命运和未来。这里的“流浪”一词,表明了他一直在不断地追求和探索,但最终还是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诗人感叹,他曾经担心过其他人的命运,也曾经忧虑过他们的未来。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徒劳无功的。他的担忧和忧虑,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和困扰。这里的“从推移”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无常和人生多变的深刻认识和接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