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吟
【注释】: 丹凤吟:以鹦鹉自喻的诗篇。大鹦鹉蓄之有年,一日惊死。次吴梦窗韵悼之。 罢了沉香卮,指酒已尽。有鸟能言,指鹦鹉能说话。不嫌岑寂,指鹦鹉虽被惊死,仍不怕孤独寂寞。 银河鹊渡,闲把旧辞书壁。金经愿品,翠华石拟,矫敛珠钩,柔悬玉索。最是窗前浪舞,槛外驯飞,杯艳无尽春碧。似对徐黄粉本,素绡彩笔试色。弄语娇模样,但题门芳伴,唤茶先识。秋风偏妒,一霎绣帘云隔。涨海尘昏沈恨处,剩珍珠狼籍。浣花上苑
丹凤吟 送别越生和云臣韵 细数频年游处,舞榭莺梳,歌筵燕掠。 垫巾侧帽,双倚东风院落。 簟纹新染,水烟小定,更忆溪边,画桡斜阁。 似梦如尘情绪,事去凝思,花影还簸墙角。 今夜阳关怕唱,玉樽潋滟持旋却。 若到无诸国,有连天嘶马,匝树飞鹊。 轻红荔子,笼遍戈船绡幕。 我在江南残照里,只行踪落拓。 武夷回首,倘依然念着。 注释: 1. 细数频年游处:回顾过去频繁游玩的地方。 2. 舞榭莺梳
诗句翻译与赏析: 1. “丹凤吟社题,和清真” - “丹凤吟社题”指的是在凤凰社举行的诗歌创作活动。 - 这里提到的“和清真”,可能是指某人的诗歌作品被用作对某位名叫“清真”的人的回应或致敬。 2. “春懒花慵时候,听雨红楼,眠云山阁” - “春懒花慵时候”形容春天时,人们懒得赏花、懒于外出的心情。 - “听雨红楼,眠云山阁”描绘了一幅在红楼(古代建筑,多用于读书或雅集)中听着雨声
我们来逐句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1. 丹凤吟甲戌端午:这是诗的标题,丹凤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这里指的是端午节的习俗。甲戌是一个特定的日期,而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日,也就是现在的端午节。 2. 招得薰风驱暑,插艾门庭,下帷深寂:这句描述了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挂艾草驱除蚊虫和邪气。门庭被打扫干净,下帷(即帘子)深静无声,营造出一种祥和的氛围。 3. 菖蒲酒盏,漫掬流花自涤:菖蒲是一种常见的植物
这首诗名为《丹凤吟·南窗睡觉,月色满床》,由宋代诗人李吕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1. 注释: - "丹凤吟":指一种诗歌体裁,以凤凰为意象,寓意高远。 - "南窗睡觉,月色满床":描述一个人在南窗下安眠,月光洒满了床铺。 2. 译文: - 丹凤吟·南窗睡觉,月色满床 - 但是行云有意,故把纤阿,一轮推落。飞入南窗,次第穿帘度幕。 - 霓裳弄影,金波堪挹,绡帐生寒
【注】余:我。眉孙:苏轼之幼子苏迈。服有素:服,服用;有素,指素食。沈蓬:沉落的荷叶。兰襟:兰花般的衣衫。残响:琴音中断后留下的余音。《楚辞·招魂》:“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文选》作“琴声断续”。秋檠(qíng):秋天用的灯。 【赏析】 此为词中自序。起首三句点明题旨,言词人与小儿子眉孙同听琴,因见新梅发而感怀,遂题此词寄给眉孙。下片写自己羁旅他乡,思念亲人之情。过阕写独处深居
丹凤吟,丁卯寒食,江南人来,凄然望远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寒食节那天来到江南的所见所感。"丹凤吟"是诗的题目,意味着这首诗的主题是“丹凤”。 倦眼东风谁主,故国江南,飞花寒食。何人愁苦,千里暮云空碧 这里描述的是作者看到春天的景象,感到一种深深的忧愁和无奈。"倦眼东风谁主"暗示着作者已经疲惫到了极点,而"故国江南"则表示作者对于故乡的思念。 当时燕子,可堪重诉,社鼓沉沉,黄昏历历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故人、旧地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掩户千红如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红色的花朵如同大海一样浩瀚。这里的“掩户”可以理解为关闭门窗,可能是在室内欣赏美景。而“千红如海”则形容了花朵的颜色繁多,如同大海一样广阔。第二句“听雨高楼,愁鹃南国”,描写了诗人站在高楼之上,听着雨水的声音,心中充满了忧愁。南国的杜鹃鸟叫声悠扬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柳永的《鹤冲天》(寒蝉凄切)。 译文: 丹凤吟树园来郡城,旋复别去。 断眼风花如梦,被水霜繁,循涯芳歇。邮程十里,津鼓迤明催彻。 寒灯陋馆,伴人销凝,小碧舒梅,千红沉叶。怕理莼丝宛转,罢酒归来,潮语还自呜咽。 最是经行旧处,望中音乐城戍接。信有前期在,但愁心无奈,先付鶗鴂。 河桥低转,脉脉半规斜月。念远伤离年事晚,怨孤鸿天末。 嗒焉隐几,竽籁空外阔。 注释: 丹凤吟树园来郡城
【译文】 杏花落时,我沾满雨衣的衣袖。水边没有波纹,只有流光似乎湿润。啼痕红艳,香气浓郁。 最是凄凉,紫骝马嘶声遍野,悄悄的池亭,静谧的坊巷。嫩柳刚醒来又睡去,万缕青丝拖金,重认游人的旧踪。 斗草踏青的往事,步尘碎屧的余响寂静。梦里惊鸿影子,记得秋千往复往来,曾照亮晴碧。 窥人无语约略燕帘双翼。鬓改颜凋巾唾在,盼望行云消息。 似痴似醉花外空伫立。 【注释】 丹凤吟:词牌名。又名“凤归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