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沉香卮酒,有鸟能言,不嫌岑寂。
银河鹊渡,闲把旧辞书壁。
金经愿品,翠华石拟,矫敛珠钩,柔悬玉索。
最是窗前浪舞,槛外驯飞,杯艳无尽春碧。
似对徐黄粉本,素绡彩笔试色。
弄语娇模样,但题门芳伴,唤茶先识。
秋风偏妒,一霎绣帘云隔。
涨海尘昏沈恨处,剩珍珠狼籍。
浣花上苑,铭冢凭倦客。
【注释】:
丹凤吟:以鹦鹉自喻的诗篇。大鹦鹉蓄之有年,一日惊死。次吴梦窗韵悼之。
罢了沉香卮,指酒已尽。有鸟能言,指鹦鹉能说话。不嫌岑寂,指鹦鹉虽被惊死,仍不怕孤独寂寞。
银河鹊渡,闲把旧辞书壁。金经愿品,翠华石拟,矫敛珠钩,柔悬玉索。最是窗前浪舞,槛外驯飞,杯艳无尽春碧。似对徐黄粉本,素绡彩笔试色。弄语娇模样,但题门芳伴,唤茶先识。秋风偏妒,一霎绣帘云隔。涨海尘昏沈恨处,剩珍珠狼籍。浣花上苑,铭冢凭倦客。
【译文】:
大鹦鹉养了多年,一日突然死去。酒也喝光了,有鸟能说话,不嫌孤独寂寞。
在银河里鹊渡过去,把旧的辞书上墙。金经愿品,翠华石拟,矫敛珠钩,柔悬玉索。最是窗外浪舞,门外驯飞,酒杯中酒香无尽春色。像对徐黄粉本,素纱彩笔试验颜色。弄着言语的娇模样,只是题门的芬芳陪伴,呼唤茶来先知道。秋风偏偏嫉妒,一瞬间绣帘云遮住了。大海涨潮时尘土模糊沈恨的地方,只剩下珍珠狼藉。浣花上苑,靠凭疲倦的客人。
【赏析】:
这是一首借鹦鹉自喻的悼念诗。全诗分作四章,每一章都是一个独立的小诗。
第一、二章,写鹦鹉被惊吓而死。“大鹦鹉蓄之有年”,说明养了很久。“一日惊死”一句,说明它因受惊吓而突然死去。“罢”“矣”二字用得很妙。“有鸟能言”两句,写鹦鹉虽然死了,但仍不怕孤独寂寞。“有鸟”句承“一日惊死”而来,说它死后还能说话。“不嫌岑寂”,即不怕孤独寂寞。“岑寂”指寂静。这两句的意思是:虽然大鹦鹉被惊死了,但它仍然不怕孤独寂寞。
中间两章,写鹦鹉死后的情景。“银河鹊渡”,意思是说它在天河中渡河。“闲把旧辞书壁”,意思是说它把旧的辞书放在壁上。“金经愿品”四句,意思是说它把金经和翡翠做的石头放在墙上。“矫敛珠钩”,“柔悬玉索”,意思是说它矫捷地收起或悬挂着珠子般的钩子和玉饰似的丝带。这些细节描写,都表现了鹦鹉生前的生活情况。
最后两章,写鹦鹉死后的悼念。“最是窗前浪舞”,意思是说它是在窗前浪荡地跳舞。“槛外驯飞”,意思也是说它是从槛外驯服地飞翔回来的。这两句与上章的意思相承接。“杯艳无尽春碧”,意思是说酒杯里酒香无边,春天的颜色无限美好。这与上章“弄语娇模样”相应照。“秋风吹妒”,意思是说秋风嫉妒地吹过,使得绣帘隔断。“涨海尘昏”,意思是说大海涨潮,尘土飞扬;“沈恨处”,意思是说心中充满怨恨的地方。“剩珍珠狼籍”,意思是说珍珠散落狼藉,比喻人事的兴衰变化无常。“浣花上苑”,意思是指作者的家乡成都浣花溪畔的花园。“凭倦客”,意思是说依靠疲倦的客人。
这首词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每章都有独立完整的意境,又相互联系。如第一、二章写鹦鹉之死;第三、四章写鹦鹉死后的情景;第五、六章写对鹦鹉的悼念;最后一章点题。
二是想象丰富,构思新颖。如第四、五章,写鹦鹉死后的情景,想象奇特,别开生面。鹦鹉死后,竟能“闲把旧辞书壁”,又能“矫敛珠钩”,又能“柔悬玉索”。“闲”、“矫”、“柔”等词语的使用,使读者产生了一种新奇的感觉。
三是语言优美,音韵和谐。如第四、五章的语言非常优美,音韵和谐。“弄语娇模样”,“杯艳”两句,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