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愁多,新亭恨系,难禁凄泪如麻。
听隔江商女,犹唱庭花。
还访乌衣巷陌,春似梦、梦影堪嗟。
殷勤问、当年燕子,飞向谁家。
天涯。
空怜沦落,回首处、依依淡月笼沙。
照迷离碎影,几点寒鸦。
望极垂杨流水,桃叶渡、雨密风斜。
知多少、行人过时,伤尽繁华。

【注释】

凤凰台:旧地名,位于金陵(今南京)。故国:指故都。新亭:三国时建业(今江苏南京)东的一座城。后以“新亭对泣”喻故国之悲。难禁凄泪如麻:泪水难以止住。庭花:指《庭前欢》,乐府曲调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犹唱庭花:《南史·王凝之妻谢道蕴传》载,王凝之妻谢道蕴能咏庭花,“洛京听人咏庭花,吟咏良久,无一字不是‘玉树后庭’也”。此处借指商女之歌。乌衣巷:在金陵市南,是六朝以来繁华地段,晋代有乌衣诸姓居此,故称。燕子:指南北朝士族,多以高门显贵,其后代往往成为皇帝的近侍或宠臣,因而常被称为“宫娥”、“内侍”,或称“燕子”。当年燕子:指燕子飞入宫中。

天涯:极远之处。

空怜:徒然怜爱。沦落:飘零。

桃叶渡:在秦淮河北岸,相传为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与情人徐妃游处。桃叶渡、桃叶渡雨密风斜:桃叶渡雨密风斜,形容景色凄迷。

行人:过客。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登临金陵凤凰台而作的怀古之作。上片写登台所见所感,下片则抒写自己对往昔的怀念与哀叹。全词情景相生,虚实相间,用典贴切,含蓄深沉,意境幽雅,风格清丽。

词一开始即从眼前景物入手:“故国愁多,新亭恨系,难禁凄泪如麻。”这里,作者把眼前所见所闻,概括为“愁多”和“恨系”。“愁多”是指自己身处异地,思念故乡;“恨系”是指自己身居高位,却不免于“新亭对泣”的悲哀。这种悲哀是难以抑制的。这两句是全词的主旨句,以下都是围绕这两句话来展开的。

“听隔江商女,犹唱庭花。”这是对上文的延伸。隔江传来了商女的歌声,那歌声似乎仍在回绕耳旁,使人想起那些美好的往事。

“还访乌衣巷陌,春似梦、梦影堪嗟。”这几句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他不禁回忆起当年在金陵时的旧事,那时的乌衣巷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现在只剩下了一片荒凉。作者感叹时光易逝,人事已非,令人不胜唏嘘。

“殷勤问、当年燕子,飞向谁家。”这几句是对上文的补充和深化。燕子曾经在这里筑巢栖息,现在它们却不知飞向何处了。这种变化让人不禁想起了往事,引发了无尽的感慨。

“天涯。空怜沦落,回首处、依依淡月笼沙。”这几句是全词的重点。它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无限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叹息。他只能站在高处遥望远方,看着那一轮明月洒在河滩上的余晖,心中充满了惆怅和哀伤。这里的“涯”字既点出了地理位置,又隐含了词人的心境。

“照迷离碎影,几点寒鸦。”这几句则是对前面几句的进一步描绘。夕阳西下,天空中出现了一些残破的影子,它们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而那些归巢的寒鸦则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意。

“望极垂杨流水,桃叶渡、雨密风斜。”这几句则是全词的收束之笔。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垂杨树下流过的河水上,一叶扁舟正在风雨中摇摆。而那曾经是诗人游宴之所的桃叶渡,如今已是风雨交加的景象。这些细节都让人感受到了词人的孤独和无助之情。

整首词通过描写金陵凤凰台上的风景和历史遗迹,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哀叹之情。同时,它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