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得薰风驱暑,插艾门庭,下帷深寂。菖蒲酒盏,漫掬流花自涤。长添线影,闲情消尽,缠臂丝红,沈波菰黑。拟起湘累问讯,近日湘江秋夜,龙啸消息。堪笑钟馗倚壁。
脚靴手板须半赤。面目嶙峋甚,算么么群丑,望风辟易。吟壶清晏,阚室啸梁无迹。门外黎邱千百变,搅一天风色。天龙竖指,忘却魔眼擘。

我们来逐句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1. 丹凤吟甲戌端午:这是诗的标题,丹凤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这里指的是端午节的习俗。甲戌是一个特定的日期,而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日,也就是现在的端午节。

  2. 招得薰风驱暑,插艾门庭,下帷深寂:这句描述了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挂艾草驱除蚊虫和邪气。门庭被打扫干净,下帷(即帘子)深静无声,营造出一种祥和的氛围。

  3. 菖蒲酒盏,漫掬流花自涤:菖蒲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用于泡酒或制作香料。这里的“流花”可能指的是菖蒲的花朵。人们用酒来洗涤自己的身心,去除杂念。

  4. 长添线影,闲情消尽,缠臂丝红,沈波菰黑:这句话描述了端午节时的一种习俗——佩戴彩色的丝线。这些丝线缠绕在手臂上,代表着驱邪避灾。同时,也暗示了节日的热闹和欢乐氛围。

  5. 拟起湘累问讯,近日湘江秋夜,龙啸消息:这句话提到了屈原的故事。屈原在端午节这天被贬为楚王之臣后,他在端午节这天投汨罗江自尽。人们常常在这个节日中怀念他,并模仿他的投江行为。

  6. 堪笑钟馗倚壁:这句话是对古代神话人物钟馗的戏谑描绘。钟馗的形象通常是手持利剑,用来驱鬼辟邪的。在这里,他用半赤色的脚靴和手板,形容自己像钟馗一样威武,但同时也带有一种讽刺意味。

  7. 脚靴手板须半赤:这里的“半赤”是指脚靴和手板的颜色,可能是红色或黄色。这反映了端午节期间的热闹和喜庆氛围。

  8. 面目嶙峋甚,算么么群丑,望风辟易:这句话描述了人们面对钟馗的威严时的反应。他们虽然害怕,但仍然不敢靠近,只能远远地看着他。这象征着人们对邪恶势力的畏惧和对正义力量的支持。

  9. 吟壶清晏,阚室啸梁无迹:这里的“吟壶”指诗人自己饮酒吟诗的情景。而“阚室啸梁无迹”则形容诗人的诗歌创作过程中,没有受到外界干扰,能够自由发挥。

  10. 门外黎邱千百变,搅一天风色:黎邱是一个虚构的地方,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居住的某个地方。这句话意味着这个地方的变化多端,如同外面的世界一样,充满了各种诱惑和挑战。

  11. 天龙竖指,忘却魔眼擘:这里的“天龙”可能指的是某种强大的力量或者是某种象征。而“魔眼”则可能是指邪恶的力量或者是某种威胁。这句话意味着在这种力量面前,人们可以勇敢地面对,不再畏惧。

这首诗通过描述端午节的习俗、历史人物以及自然景观,展现了古人对这个节日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通过对钟馗的描述,表达了对邪恶势力的蔑视和对正义力量的支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