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燕城晚望

碧天向晚,远云开疑是、江南山色。渺渺孤鸿残照外,独上高城望极。鸡散台空,萤沉苑废,龙去沟无迹。英雄安在,千秋恨血凝碧。
我欲携酒重来,佛狸祠下,字暗苍苔石。社鼓神鸦浑不见,一片青青荠麦。夜月琼枝,春风水调,肯慰淹留客。翩然归去,天风扶下双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百字令·燕城晚望》为元代诗人张翥所作的作品。该诗通过描述诗人在燕城傍晚时分对远方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丽而深沉的江南山水图。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碧天向晚,远云开疑是、江南山色。
    渺渺孤鸿残照外,独上高城望极。
    鸡散台空,萤沉苑废,龙去沟无迹。
    英雄安在,千秋恨血凝碧。
    我欲携酒重来,佛狸祠下,字暗苍苔石。
    社鼓神鸦浑不见,一片青青荠麦。
    夜月琼枝,春风水调,肯慰淹留客。
    翩然归去,天风扶下双舄。

  2. 内容解析

  • 自然景观:诗中“碧天向晚”和“远云开疑是江南山色”描绘了傍晚的天空和远处山色的模糊轮廓,形成了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氛围。
  • 孤独与思乡:“渺渺孤鸿残照外,独上高城望极”表现了诗人在高处俯瞰的孤独感,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远方故土的深切思念。
  • 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英雄安在,千秋恨血凝碧”反映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不满的感慨。
  • 生活与自然的融合:“我欲携酒重来,佛狸祠下,字暗苍苔石”体现了诗人想要回到过去的生活状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 季节与情感的交织:“社鼓神鸦浑不见,一片青青荠麦”描绘了乡村的自然美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 艺术与哲学的反思:“夜月琼枝,春风水调,肯慰淹留客”表达了诗人对艺术与哲学思考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 归宿与希望:“翩然归去,天风扶下双舄”象征着诗人的归途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
  1. 主题深度
  • 历史的沉思:通过对历史英雄的怀念,诗人表达了对过往时代的一种深深的敬意和思考。
  • 自然的赞美:诗中的自然景观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色彩,诗人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 生活的体验:诗人通过描写生活中的点滴,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深刻的观察。
  • 哲学的思考:诗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意味,如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内涵。

张翥的《百字令·燕城晚望》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深意的人生哲学诗篇。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对历史英雄的深情怀念以及对生活哲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境界。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元代文化的窗口,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