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天向晚,远云开疑是、江南山色。渺渺孤鸿残照外,独上高城望极。鸡散台空,萤沉苑废,龙去沟无迹。英雄安在,千秋恨血凝碧。
我欲携酒重来,佛狸祠下,字暗苍苔石。社鼓神鸦浑不见,一片青青荠麦。夜月琼枝,春风水调,肯慰淹留客。翩然归去,天风扶下双舄。
百字令 燕城晚望
碧天向晚,远云开疑是、江南山色。渺渺孤鸿残照外,独上高城望极。鸡散台空,萤沉苑废,龙去沟无迹。英雄安在,千秋恨血凝碧。
我欲携酒重来,佛狸祠下,字暗苍苔石。社鼓神鸦浑不见,一片青青荠麦。夜月琼枝,春风水调,肯慰淹留客。翩然归去,天风扶下双舄。
注释:
百字令:词牌名,又名“百字宫”、“百字儿”、“百字破”,为双调一百零二字,前后段各九十字,共一百零四个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燕城:指金国中都燕京(今北京)。
向晚:傍晚,天色将黑的时候。
远云开疑是、江南山色:远处的云朵散开,仿佛是江南的青山。
渺渺:形容远处模糊不清的样子。
孤鸿:孤独的鸿雁。
残照:夕阳的余晖。
高城:高处的城堡。
鸡散台空:鸡鸣寺已空荡荡的了。
龙去沟无迹:龙脉早已消失无踪。龙脉:传说中山脉中的一条龙脊,能起风雨和生气。
安在:在哪里。
千秋恨血凝碧:千秋万古的遗恨凝结成碧色的泪水。
我欲携酒重来:我想要再带酒来这里。
佛狸祠:即佛狸庙,供奉南朝陈后主的妃子张丽华的神位。
苍苔:青绿色的苔藓,这里指石碑上的字迹。
社鼓:古代祭祀土地神时敲的木牛、木虎,用以驱疫辟邪。
神鸦:指寺庙里的乌鸦。
荠麦:荠菜和麦苗,泛指野草。
琼枝:指月亮像玉树一样明亮美好。
水调:指音乐曲调,如流水般婉转流畅。
肯慰淹留客:怎会安慰我这个滞留的人呢?
翩然:形容飞翔的样子。
双舄:两只鞋子。
赏析:
《百字令·燕城晚望》,这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词人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对故国之思。全词通过对燕子、残照、高城、荒草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碧天向晚,远云开疑是、江南山色。”词人站在燕城的高处,眺望着远方的风景。碧蓝的天空向晚,远处的云朵逐渐散开,仿佛是江南的青山。这里的“碧天”、“远云”以及“江南山色”都暗示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渺渺孤鸿残照外,独上高城望极。”在残阳的映照下,一只孤独的鸿雁在空中盘旋飞翔。词人独自登上高城,放眼望去,但见天地间一片荒凉。这里的“渺渺孤鸿”与“残照外”相呼应,进一步渲染了词人的凄凉之感。
“鸡散台空,萤沉苑废,龙去沟无迹。”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繁华的城市已经变得破败不堪。鸡鸣寺已经空荡荡的了,萤火虫在废墟上飞舞,龙脉早已消失无踪。这些意象都象征着国家的衰败和历史的沧桑。
“英雄安在,千秋恨血凝碧。”英雄们到哪里去了呢?他们的壮志豪情和无尽的遗恨已经凝结成碧色的泪水。这里的“英雄”与“千秋恨”相呼应,进一步表达了词人的悲愤之情。
“我欲携酒重来,佛狸祠下,字暗苍苔石。”我想再次带着美酒来到佛狸祠下,看看那些苍苔覆盖的石碑上还刻着什么。这里的“佛狸祠”与前面的“燕城”相呼应,暗示了故国的遗址依然存在。而“苍苔石”则代表着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痕迹。
“社鼓神鸦浑不见,一片青青荠麦。”然而,现在连祭神的鼓声和乌鸦都消失了,只剩下一片青青的荠麦田。这里的“社鼓神鸦”与“荠麦”相呼应,进一步渲染了词人的凄凉之感。
“夜月琼枝,春风水调,肯慰淹留客。”夜晚的月光下,琼花枝头闪烁着晶莹的光芒,春风中流淌着优美的旋律。可是这些美好的景色又怎能安慰我这个滞留的人呢?这里的“春水调”与“淹留客”相呼应,进一步表达了词人的无奈之情。
“翩然归去,天风扶下双舄。”最后,我决定振翅飞回故乡,让天风吹动着我的双足回到故土。这里的“翩然”与前面的“独上高城”相呼应,进一步展现了词人的决绝之情。
整首词通过描绘燕城的景色和历史遗迹,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和对历史的感慨。同时,通过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词作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