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年我,老色上吟髭。生辰月宿南斗,正合退之诗。今岁两逢正月,准算恰成四十,岁暮日斜时。腊彘剐红玉,汤饼煮银丝。
炷炉香,饮杯酒,赋篇词。萧然世味,前身恐是出家儿。天下谁非健者,我辈终为奇士,一醉不须辞。莫问黄杨厄,春在老梅枝。
【注释】
三十九年:指辛弃疾的三十岁。生辰月宿南斗:生日时,月亮在南斗星座,即农历七月十五日。退之诗:指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字退之)的诗句。准算恰成四十:根据推算,刚好过了四十个春秋。腊彘剐红玉:把猪宰好后,用红玉刀割下红色的肉片。汤饼煮银丝:汤饼是用银丝制作的面食。
炷:点燃。黄杨厄:指黄杨木做成的拐杖,象征厄运。春在老梅枝:春天在老梅树枝上。
【赏析】
《水调歌头·赋三十九韵,以寿稼轩》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正月。词人当时五十岁,自比韩愈,自许为奇士。全词借庆寿之机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上阕起首四句点明自己已过古稀之年,生辰之夜正好是南斗星出现,于是便想起韩愈的两句名言:“天有常形而不可究,地有常数而不可知。”(见《答陈生书》)“正合”二字表明作者对此十分赞赏,并以此自况。接着写今年又逢春节,恰好四十岁了,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又是一年将尽的时候。“岁暮日斜时”一句,暗含“日月其除”(语出《诗经·王风·君子阳阳》)之意,暗示自己已到迟暮之年,功业未建,报国无门;“腊彘”、“汤饼”两句则说明自己年事已高,但尚能饮酒赋诗,过着优游自在的生活。这几句表现词人对自己年华老去,壮心不已的复杂心态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下阕写自己在庆寿之际的心境。“炷炉香”二句写自己虽年事已高,却仍然保持着一种高雅的情趣,常常焚香饮酒,赋诗作文。这里用典自比陶渊明、杜甫。“萧然世味”三句写自己虽然身在官场,但并不沾染官场的庸俗习气,而是保持一种清雅脱俗的人格。“谁非健者”三句进一步强调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奇士,即使身处逆境也绝不屈服。“莫问黄杨厄”三句写词人面对现实,并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荣辱,而是泰然处之,相信未来会有转机。“春在老梅枝”一句则是词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乐观自信的预言。
全词通过庆寿这一契机表现了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同时也表现了词人傲岸不群、旷达超脱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