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从天上来同王继学宪使赋

十里红楼。问声价如今,谁满扬州。白发书记,此日重游。听取席上名讴。拥冰弦斜伫,更为我、敛笑凝眸。觅黄骝。
看端端怎比,楚楚风流。殷勤砑绫小草,写不尽宫妆,一段春柔。淡水疏花,知谁消受,几度帘卷香收。怕巫娥归去,空惆怅、梦断情留。把离愁。付行云行雨,楚尾吴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从天上来同王继学宪使赋》是元代诗人张翥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元代社会文化的独特风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词:

  1. 作者简介
  • 张翥:字叔夏,一字叔和,号秋谷,元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尤以骈文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对时局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1. 诗词原文
  • 十里红楼。问声价如今,谁满扬州。白发书记,此日重游。听取席上名讴。拥冰弦斜伫,更为我、敛笑凝眸。觅黄骝。看端端怎比,楚楚风流。殷勤砑绫小草,写不尽宫汝,一段春柔。淡水疏花,知谁消受,几度帘卷香收。怕巫娥归去,空惆怅、梦断情留。把离愁。付行云行雨,楚尾吴头。
  1. 诗中意境与主题
  • 在《春从天上来同王继学宪使赋》中,张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诗中提到“听席上名讴”,这不仅表现了宴会上的热闹氛围,也暗示了文人雅士之间的交流与共鸣。
  • 诗中的“楚楚风流”一词,形容人物形象优雅动人,显示出作者对美的追求和赞美。而“淡水疏花”则透露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张翥的《春从天上来同王继学宪使赋》不仅展示了他作为元代文学家的卓越才能,还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通过对这首诗词的阅读,不仅能了解到元代的文化背景,还能体会到那个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