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红楼。问声价如今,谁满扬州。白发书记,此日重游。听取席上名讴。拥冰弦斜伫,更为我、敛笑凝眸。觅黄骝。
看端端怎比,楚楚风流。殷勤砑绫小草,写不尽宫妆,一段春柔。淡水疏花,知谁消受,几度帘卷香收。怕巫娥归去,空惆怅、梦断情留。把离愁。付行云行雨,楚尾吴头。

【注释】

春从天上来:春天从天上飞来。同王继学宪使赋:和王继学一起作赋。

十里红楼,问声价如今,谁满扬州:指扬州的繁华盛况已经过去。红楼,代指繁华之地。声价,声望、声誉。满,充满。扬州,古都城名,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

白发书记:年纪已高的老臣。重游:再次游览。

听取席上名讴:倾听席上的美妙歌声。

拥冰弦斜伫,更为我、敛笑凝眸:手捧冰琴斜倚着,目光凝望着。

觅黄骝:寻觅骏马。黄骝,骏马,也泛指宝马。

看端端怎比,楚楚风流:看那端端正正的人儿怎能比拟?形容女子风姿绰约。

殷勤砑绫小草,写不尽宫妆,一段春柔:用勤快的手法将小楷写在细密如绫的纸上,却写不尽女子的娇媚容颜。

淡水疏花,知谁消受:清澈的溪水旁盛开着疏落的花朵,知道是谁能赏识欣赏呢?

几度帘卷香收,怕巫娥归去,空惆怅、梦断情留:多少次卷起帘子,香气飘散后独自怅惘,担心巫山神女归来,徒增惆怅,梦中的情缘只能成为永远的遗憾。

把离愁:将离别的悲伤托付给行云和行雨。

行云行雨:比喻人的行踪不定,难以捉摸。

楚尾吴头:长江入海的尽头和江口。

【赏析】

此词为送别之作。作者与友人同赴一地方任职,临别时有感而发,借咏叹扬州景物抒发离情别绪,以“行云”自喻,表达了自己对友人前途的关切与担忧。

上片首句“春从天上来”是说春天从天上飞来的,这里指春天来了。接下来“十里红楼,问声价如今,谁满扬州”,写的是扬州繁华的景象。“白发书记”一句点出了自己的年龄,并表明了此行的目的,即重登故地。“白雪纷纷何所似 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诗化用了晋·谢道蕴《咏雪》中的句子。“白雪纷纷何所似 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是雪花纷纷扬扬的样子很难描写得尽致完美,不如像柳絮那样随风飘扬来得生动形象,这里用来形容扬州的繁华胜景,表现了自己对扬州繁华景象的赞美之情。“白头”一词,既写出了年老体衰的自身状况,又突出了此次赴任之目的,即重访故地。“白发书记”一句点明了这次赴任的目的是要重访故地,即重游扬州。“听取席上名讴”,说的是聆听席上的名歌妙曲。“拥冰弦斜伫”,是说手抱冰弦斜靠在一边,凝目注视。“敛笑”二字,写出了他听曲时的专注之情。接着,“觅黄骝”,意为寻找一匹好马;“看端端怎比”,“端端”,端庄,整齐,原意指人长得端庄整齐的样子,这里借指女子的美丽俊俏。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寻觅到一匹好马,看到的女子端庄美丽,真是无法与之相比。“殷勤”二句是说:殷勤地将她写进细密如绫的信笺上,但信中却写不尽她的娇艳美丽。“淡水疏花”一句,说的是清清的溪水上点缀着疏淡的花影。“知谁消受”,意思是不知道是谁能够赏识欣赏这清秀美丽的景色呢?“几度帘卷香收”,说的是不知多少次放下窗帘去感受花香。“怕巫娥归去”,意思是害怕巫山神女返回故乡。“空惆怅、梦断情留”,意思是空自惆怅,因为梦中的情缘只能成为永远的遗憾。

下片前四句“把离愁,付行云行雨,楚尾吴头”,是说自己要将离愁寄托给行云和行雨。“把离愁”三字直接点明离愁之意,“付行云行雨”则是将离愁寄托给行云和行雨,表示自己希望朋友的离去只是短暂的别离,很快能够重逢。“楚尾吴头”,出自南朝宋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临春风兮赠佳期。望美人兮天一方。”原指楚地和吴地,这里是泛指远方。“把离愁,付行云行雨”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要将离别的忧伤寄托给行云和行雨,希望友人的离别只是暂时的分别,不久之后能够再次相见。“楚尾吴头”句的意思是:自己要把离别的忧伤寄托给行云和行雨,希望友人的离别只是暂时的分别,不久之后能够再次相见。最后两句“看端端怎比,楚楚风流。殷勤砑绫小草,写不尽宫妆,一段春柔”。意思是看那端端正正的人儿怎能比拟?她穿着华丽的衣服,婀娜多姿,令人心醉。她勤勉地将小楷写在细细如丝的绫上,却写不尽女子的娇媚容颜。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词语言平实,意境优美,情景相生,委婉曲折地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