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边待月

待月月未升,看池池水清。
冰夷吹海浪,薄雾约云英。
惟见寒波动,嫦娥明镜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池边待月》是元代诗人张玉娘的作品。《池边待月》,作为一首描写夜晚景象的诗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审美情趣。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品背景
  • 作者简介:张玉娘,号若琼,生于宋松阳,元时为官,后不幸英年早逝。其文才出众,诗词风雅,与班固齐名,有“兰雪集”传世。
  • 创作缘由:据记载,张玉娘在婚后生活并不顺遂,因丈夫沈佺去世而郁郁寡欢,最终抑郁而终。这样的人生经历使得她对生命与美好时刻的珍惜成为她创作的重要源泉。
  1. 诗作原文
  • 原文摘录:“待月月未升,看池池水清。冰夷吹海浪,薄雾约云英。惟见寒波动,嫦娥明镜行。”这些诗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夜晚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自得的境界。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池边待月》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如“冰夷吹海浪”、“薄雾约云英”等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涤。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 情感表达:诗中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色,抒发了内心的情感,也体现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

通过对《池边待月》的分析,可以发现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精神面貌和文化风貌。对于文学爱好者而言,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