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丹诏发春雷,一脉阳和遍九垓。
天下求安先肃政,浙东何幸遇全材。
贪狼昼伏毛如立,老鹘宵征气已摧。
山谷饥民厌烦酷,赐环消息不须来。
寄菊圃宪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菊圃宪副》是诗人曹伯启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此诗:
作者介绍:曹伯启(1255-1333),字士开,晚年自号汉泉,济宁砀山(今属安徽)人。元世祖至元中举荐为冀州教授,累官集贤侍读学士、御史台侍御史等职,后出为浙西廉访使,泰定初又任淮东廉访使及陕西诸道行御史台中丞,天历初年辞官。他的性情庄肃,奉身清约,喜提携文士,能诗文。
诗歌原文:
十行丹诏发春雷,一脉阳和遍九垓。天下求安先肃政,浙东何幸遇全材。 贪狼昼伏毛如立,老鹘宵征气已摧。山谷饥民厌烦酷,赐环消息不须来。诗歌赏析:曹伯启在《寄菊圃宪副》中表达了对政治清明的渴望与对时局的担忧。首句“十行丹诏发春雷”,比喻朝廷颁布的重要诏令如同春雷般震撼人心。接着通过“一脉阳和遍九垓”描绘了春天的气息遍及大地,暗示了政治上的希望和温暖。
诗歌背景:曹伯启在元世祖至元年间曾受荐为冀州教授,之后逐渐升至集贤侍读学士、御史台侍御史等重要职位。虽然他曾担任过监察职务,但并未直接参与朝廷的政治斗争。其作品也反映出他对官场政治的清醒认识和深刻忧虑。
《寄菊圃宪副》是元代著名诗人曹伯启所创作的一首表达对国家政治清明的期盼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的佳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曹伯启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