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丹诏发春雷,一脉阳和遍九垓。
天下求安先肃政,浙东何幸遇全材。
贪狼昼伏毛如立,老鹘宵征气已摧。
山谷饥民厌烦酷,赐环消息不须来。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宪副寄菊圃的赞赏。以下是逐句释义:
- 十行丹诏发春雷,一脉阳和遍九垓。 - 十行红色诏书像春雷般发出,阳光温暖地照耀着整个大地。
- 注释:丹诏:红色诏书,代表皇帝的命令或诏书。春雷:春天的雷声。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皇帝的诏书如同春雷般响亮,充满了阳光般的温暖,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力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皇权力量的敬畏和赞美。
- 天下求安先肃政,浙东何幸遇全材。 - 为了国家的安宁,首先需要整顿政治,而浙江省东地区有幸遇到了这样的全才。
- 注释:肃政:整顿政治,治理国家。全材:全才,指有才能的人。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政治清明、治理有序的美好愿景。同时,也对浙江省东地区能够得到如此优秀的人才表示了庆幸和赞赏。
- 贪狼昼伏毛如立,老鹘宵征气已摧。 - 贪婪的狐狸白天潜伏不动,像毛发一样立在树枝上观察;老鹰在夜晚飞翔,气息已经被摧毁。
- 注释:贪狼:一种迷信,认为它是贪婪的象征。午伏:白天潜伏不动。老鹘:一种猛禽,这里用来比喻老鹰。宵征:夜晚的飞行。
- 赏析:这句话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动物,形象地描绘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对于某种不正当行为的警惕和批评。
- 山谷饥民厌烦酷,赐环消息不须来。 - 山谷中的饥民已经忍受够了残酷的压迫,不需要再听到关于赏赐的消息。
- 注释:山谷:指山间谷地,这里泛指偏僻的地方。饥饿:形容人民生活困苦。
- 赏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艰辛。诗人用“山谷饥民”的形象,表达了人民对于苛政的不满和抗议。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改善民生、减轻人民痛苦的深切期待。最后一句“赐环消息不须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统治者应该关心民生、减轻人民痛苦的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