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题兰溪洞源壁间

南北嚣尘日夜侵,好风吹到白云深。
智仙久住夸山色,俗客初来恋竹阴。
万事不如收脚坐,三年应负掉头吟。
疲民不忍加鞭棰,谁识平生水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题兰溪洞源壁间》是元代诗人曹伯启的作品。下面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曹伯启,元济宁砀山人,字士开,李谦弟子,笃于学问。他曾担任过兰溪主簿、常州路推官等职,并有《汉泉漫稿》等作品传世。

  2. 诗歌原文

  • 南北嚣尘日夜侵,好风吹到白云深。
  • 智仙久住夸山色,俗客初来恋竹阴。
  • 万事不如收脚坐,三年应负掉头吟。
  • 疲民不忍加鞭箠,谁识平生水石心。
  1. 诗意解析
  • 南北嚣尘日夜侵:描述了外界的纷扰和喧嚣对内心的冲击,表达了诗人对于纷扰世界的无奈和厌倦。
  • 好风吹到白云深:暗示了自然的清新与宁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向往自然,追求心灵平静的心态。
  • 智仙久住夸山色:这里的“智仙”可能指的是隐居山林的高洁之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 俗客初来恋竹阴:反映了社会现实对个体的影响,即使是在自然的庇护下,俗世的诱惑仍让人难以自拔。
  • 万事不如收脚坐: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认为放下一切追求,静坐也是一种智慧。
  • 三年应负掉头吟:可能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的一些遗憾或反思,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待。
  • 疲民不忍加鞭箠: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民众疾苦的同情和理解。
  • 谁识平生水石心: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坚持和信念,即使面对世俗的压力,也要坚持自己的本心。
  1.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任上时创作的,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体验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了解到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情感,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