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馀清堂

连云骑省与之邻,可是高堂履舄频。
湖水过云天似玉,山风吹酒月留人。
红绡贴肉扶歌板,翠羽妆头出舞茵。
礼法岂为吾辈设,直须乐死百年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有馀清堂》是元末明初张昱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作者生平:张昱,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元末明初人。他曾任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等职。晚年定居西湖寿安坊,尽管屋破无力修理,仍受到明太祖的厚待,并被赐还原籍。
  • 创作时间:张昱的创作生涯跨越了元朝末年与明朝初年,具体成诗时间不详,推测可能是在其隐居期间。
  • 文学成就:张昱除了诗歌创作外,还有文集《庐陵集》流传后世。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上,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1. 诗歌原文
  • 《有馀清堂》作为元末明初的诗歌佳作,其内容涉及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意境。诗句如“湖水过云天似玉,山风吹酒月留人”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 整首诗通过精妙的词句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独特感悟和追求自由、享受生活的哲学思考。
  1. 诗歌赏析
  • 艺术特点:《有馀清堂》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著称,体现了古典诗歌的美学价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表达,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情怀。
  • 文化内涵:在解读这首诗时,可以进一步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和历史背景,例如探究元末明初的社会动荡以及文人墨客的生存状态,从中汲取历史的教训和启示。
  1. 社会评价
  • 历代评析:历史上不乏对《有馀清堂》的赞誉之词。明代学者汪钅堂在其著作中对这首诗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 后世影响:该诗不仅在当时广受好评,而且其影响力延续至今,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1. 创作背景
  • 生活背景:张昱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元末战乱使得许多文人陷入困顿之中。《有馀清堂》的创作可能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与寄托。
  • 个人经历:张昱的个人经历也可能为其诗歌增添了独特的情感色彩。作为一名经历了政治变迁的文人,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有馀清堂》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景和人生感悟的诗歌,更是元末明初文人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