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尔停骖几叩门,每于清事得相论。
山中载酒梅花过,湖上放船春水浑。
闲到竹斋为解带,坐深苔径与开樽。
当年醉墨留题处,风雨新添屋漏痕。
寄周昉处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周昉处士》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元末明初时期。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好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诗歌原文:为尔停骖几叩门,每于清事得相论。山中载酒梅花过,湖上放船春水浑。闲到竹斋为解带,坐深苔径与开樽。当年醉墨留题处,风雨新添屋漏痕。
作品风格:张昱的诗歌多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见长,而《寄周昉处士》则充分体现了这种风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通过对友人生活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淡泊的生活画卷。
作者背景:张昱,字光弼,号一笑居士或可闲老人,生于元末明初的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他历任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等职,后被征至京,明太祖厚赐遣还,卒于西湖寿安坊。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方面,《寄周昉处士》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象征手法。例如,“山中载酒梅花过”中的“梅花”不仅代表了季节,更象征着高洁的人格;“湖上放船春水浑”则通过春水的描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畅快。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对友人的怀念与赞美,尤其是最后两句“当年醉墨留题处,风雨新添屋漏痕”,不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岁月变迁的感慨。
《寄周昉处士》不仅是一首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深情厚谊的佳作。它以其简洁的语言、深远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元末明初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对于喜爱古典诗歌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