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轩,为倪伯温赋

别屋轩窗绚彩霞,董仙曾以杏为家。
邦人为种几多树,春雨每开千万花。
门外清阴遗世泽,酒边丹实赏年华。
烦君爱惜题诗壁,莫遣轻尘上碧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杏轩,为倪伯温赋》是元代诗人张昱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张昱生平:张昱(1289-1371),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庐陵人(今江西吉安)。少从虞集学诗,后弃官归隐。张昱在元朝的政治舞台上经历了起伏不定的变化,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与理想。
  1. 诗歌原文
  • 全文:别屋轩窗绚綵霞,董仙曾以杏为家。邦人为种几多树,春雨每开千万花。门外清阴遗世泽,酒边丹实赏年华。烦君爱惜题诗壁,莫遣轻尘上碧纱。
  • 诗句解读: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首句“别屋轩窗绚綵霞”描写了杏花盛开时的景象,色彩斑斓,如彩霞般绚丽。次句“董仙曾以杏为家”则通过“董仙”这一象征,表达了杏花常被人们视为吉祥、长寿的象征。第三句“邦人为种几多树”,则反映了人们对于杏花的喜爱和种植。第四句“春雨每开千万花”进一步强调了杏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第五句“门外清阴遗世泽”,“酒边丹实赏年华”,不仅描绘了杏花带给人们的视觉美感,还传达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烦君爱惜题诗壁,莫遣轻尘上碧纱”则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希望人们能够爱护这些自然之美的深情愿望。
  1.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这首诗通过对杏花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杏花以其独特的姿态和色彩,成为了诗人赞美的对象,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 人生哲理:诗人在赞美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通过“春雨每开千万花”等句子,传达了一种对生命循环和岁月流转的深刻感悟。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音乐性。特别是“门外清阴遗世泽,酒边丹实赏年华”这两句,既展示了杏花的美丽,又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1. 创作背景及影响
  • 创作背景:张昱的创作背景复杂多变。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官场到山林的转变,这种经历在他的诗歌中有所体现。他在元朝的政治舞台上虽然有过短暂的辉煌,但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也反映在他诗歌中的某种无奈和感慨。
  • 影响及其评价:张昱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尤其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个人命运的影响,他的作品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个人情感的表达,而较少被用来进行深入的社会和政治评论。
  1. 艺术价值
  • 美学特色:张昱的诗歌在美学上有着独到之处。他擅长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同时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寓意。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思想深度:张昱的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描述,更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思考。他的作品中蕴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对时间的珍惜以及对自然的敬畏等深刻的思想内涵。这种思想深度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1. 社会影响
  • 文学地位:张昱作为元代的重要诗人之一,其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而且在后世仍然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 后世影响:张昱的作品对后世诗人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许多后来的诗人在创作中受到了张昱的影响,无论是在题材的选择、艺术手法的运用还是在思想内容的表达方面都有所借鉴和传承。

为倪伯温赋》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