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中丞马公伯庸有赠萨天锡还金陵长句因次韵寄上

射策甲科今廿载,尺书难信石城潮。
径登乌府持天宪,犹倚青溪望使轺。
四月莺啼夹城仗,千官花拥大明朝。
会因桂树思真隐,独是淮南作赋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御史中丞马公伯庸有赠萨天锡还金陵长句因次韵寄上》是元朝诗人张雨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展现当时的历史背景与政治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意义:

  1. 诗歌原文

御史中丞马公伯庸有赠萨天锡还金陵长句因次韵寄上
射策甲科今廿载,尺书难信石城潮。
径登乌府持天宪,犹倚青溪望使轺。

  1. 诗歌翻译
  • 译文:“射策甲科”指的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的资格已经二十年之久了,“尺书难信”意味着收到远方的书信却难以信任。他直登上京城的御史台担任御史中丞,依然倚靠着青溪望着使者的船驶向远方。
  • 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官场上的经历和心境。首句“射策甲科今廿载”,反映了诗人长时间在官场上的历练,以及面对朝廷政事时的复杂心情。第二句“尺书难信石城潮”,则揭示了信息传递的不可靠性,暗指朝廷中的流言蜚语和权力斗争。第三句“径登乌府持天宪”,展现了诗人直接进入京城、身居要职的形象。最后一句“犹倚青溪望使轺”则表现了他仍然关注国家大事,期待着能够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心态。
  1. 诗歌鉴赏
  • 主题思想:全诗贯穿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绪,诗人通过对历史和政治的描述,反映出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密切关联。
  • 艺术特色:张雨作为元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而著称。《御史中丞马公伯庸有赠萨天锡还金陵长句因次韵寄上》以其简练的文字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与责任的深刻理解。

《御史中丞马公伯庸有赠萨天锡还金陵长句因次韵寄上》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传达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对于爱好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让人们在欣赏古代诗词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