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放灯

共泛兰舟灯火闹,不知风露湿青冥。
如今池底休铺锦,此夕槎头直挂星。
烂若金莲分夜炬,空于云母隔秋屏。
却怜牛渚清狂甚,苦欲燃犀走百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湖放灯》为元代张雨的作品

《西湖放灯》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在中元之夜放河灯场景的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当时元宵节的盛况,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节日氛围的细腻捕捉。下面将深入探讨《西湖放灯》的内容、背景、艺术特色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介绍与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张雨,一名天雨,字伯雨,号句曲外史,又号贞居子,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张雨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后弃家为道士,游历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
  • 创作背景:《西湖放灯》创作于元代,时值中元节,杭州西湖及其周边地区举行盛大的放河灯活动。这一习俗源自佛教传说,意在超度亡灵,同时增添了节日的浪漫氛围。
  1. 诗歌内容分析
  • 描写手法:张雨的《西湖放灯》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如“共泛兰舟灯火闹”描绘了人们欢聚一堂的场景,而“如今池底休铺锦”则形容了夜晚河灯的繁星点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这种传统节日的喜爱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尤其是最后的两句“却怜牛渚清狂甚,苦欲燃犀走百灵”,展现了诗人对古代神话故事中牛渚神的痴迷,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于节日狂欢气氛的无奈感受。
  1. 文学风格与艺术特色
  • 抒情性:作为一首描写节日活动的长诗,《西湖放灯》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能够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出节日期间人们的欢乐情绪和文化内涵。
  • 画面感:诗歌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想象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当时的西湖边,感受到那种浓厚的节日气氛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1. 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
  • 历史文献:张雨的《西湖放灯》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元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为我们了解中元节的传统风俗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 文化交流:此诗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如佛教)的交融,展现了中华民族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和吸收能力。

可以发现《西湖放灯》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记录了元代杭州西湖独特的节日风情和社会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