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 · 水仙子 · 讥时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仙子·讥时》

张鸣善的《双调·水仙子·讥时》以尖锐犀利的笔锋,直指元朝社会上层的虚伪与腐败。全曲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用三句排比形成鼎足对,以“大纲来都是烘”总括全篇;后半部则通过一系列讽刺性的比喻和夸张的描写,揭露了世风的龌龊败坏,以及那些装模作样、胡言乱语之徒的可笑行径。

开篇,作者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描绘出一个个高官厚禄的形象,这些形象背后是他们的无能与虚伪。紧接着,作者以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烘,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风气不正,道出了“说英雄谁是英雄”的疑问。在这部分中,作者运用了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等形象,将一些看似有能耐的人物刻画得滑稽可笑,让人忍俊不禁。

而在后半部,作者更是将矛头指向了那些所谓的英雄人物。五眼鸡、两头蛇、三脚猫,这些看似平凡的形象在作者笔下却显得如此高大,让人不禁对现实感到失望。而“草堂小无事小神仙,而杨柳丝丝长翠捻”一句则揭示了世态炎凉,权贵的悠闲与百姓的困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双调·水仙子·讥时》是一首充满辛辣讽刺意味的作品,它通过对元代社会上层人物的嘲讽和对社会风气的抨击,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作品以其犀利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深度。

注解

铺眉苫(shàn)眼:即舒眉展眼,装模作样,盛气凌人的样子。

三公:辅助君主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以太慰、司徒、司空为三公。唐、宋仍有三公之名,但已没有实权。

裸袖揎拳:捋袖露肘,摩拳擦掌。

万钟:优厚的俸禄。

胡言乱语成时用:胡说八道的人,反而成为时代的有用之才。

大纲来:总之,概而言之。在元曲中,也作“大刚”、“特刚”。

五眼鸡:罕见的怪物。

岐山:周的发源地,在今郏西岐山县东北。传说周代将兴的时候就有鸑鹫(凤凰的别名)鸣于岐山,故又叫“凤凰山”。

“五眼鸡岐山鸣凤”句:五眼鸡这样的怪物反而成了岐山的凤凰。

两头蛇:不祥之物。传说凡见两头蛇者必死。

三脚猫:俗指只会败事的人,喻不完善的东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