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道士山水图

悄怆寒山晓,凄迷野水昏。
长桥通古寺,小艇背衡门。
路尽双松上,云生乱石根。
如行南岳暮,遥见祝融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赵道士山水图》是元代诗人揭傒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独特的价值,而且在文化和历史层面也承载着丰富的信息。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者介绍
  • 揭傒斯的生平与成就:揭傒斯,字曼硕,江西丰城人。他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曾担任翰林国史院编修等职,并著有《文安集》十四卷。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书法家,以其精湛的书写技艺闻名于世。
  1. 诗歌原文
  • 诗句解读:原文中的“悄怆寒山晓,凄迷野水昏”描绘了一种清晨时分的寒山景色,给人以凄凉之感。“长桥通古寺,小艇背衡门”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古朴的画面,小桥和船只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
  1. 诗歌背景
  • 时代背景:揭傒斯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是元代,这是一个民族融合、文化艺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诗人的心境和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尤为显著。
  • 地域特色:诗中提到的“南岳”指的是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的南岳衡山,这是一座著名的道教圣地,同时也是中国五岳之一。因此,诗中的自然景观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描写,更是文化与精神的象征。
  1. 主题与象征
  • 主题探讨: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隐逸情怀。这种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诗的特点。
  • 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山常常被视为坚强和高洁的象征,而水则象征着柔情和智慧。通过这两种元素的结合,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的追求。
  1. 艺术手法
  • 韵律与节奏:揭傒斯的这首《赵道士山水图》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每句五个字,音律和谐,易于吟诵,体现了古典诗歌的音乐美。
  • 意象与象征: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带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例如,“路尽双松上”可能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坚持与信念,而“如行南岳暮”则表达了对远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赵道士山水图》不仅是一首诗歌,它更像是一幅画,一幅充满诗意的自然山水画。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元代文学和书法艺术的成就,以及它们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