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饥行

去年旱毁才五六,今年家家食无粟。
高囷大廪闭不开,朝为骨肉暮成哭。
官虽差官遍里闾,贪廉异政致泽殊。
公家赈粟粟有数,安得尽及乡民居。
前日杀人南山下,昨日开仓山北舍。
捐躯弃命不复论,获者如囚走如赦。
豪家不仁诚可罪,民主稔恶何由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饥行》是元代诗人揭傒斯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大饥行》的简要介绍:

  1. 作者简介
  • 揭傒斯,元代诗人,与虞集、杨载、范梈并称“元诗四大家”之一。他的书法造诣也极高,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揭傒斯的诗歌创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还表达了作者深厚的文化情怀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去年旱毁才五六,今年家家食无粟。”这两句反映了当时因连续干旱导致粮食短缺的社会现象。
  • “高囷大廪闭不开,朝为骨肉暮成哭。”指出由于缺乏食物,人们不得不以家庭为单位共同分享有限的资源,甚至出现了生死相依的情况。
  1. 文学价值分析
  • 《大饥行》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
  • 诗人通过对自然灾害和社会不公的描绘,批判了统治阶层的无能和贪婪,展示了人民的苦难与无奈。
  • 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如“高囷大廪闭不开,朝为骨肉暮成哭”)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大饥行》不仅是揭傒斯诗歌艺术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难得的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元代社会的风貌,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对于研究元代历史和文化的学者以及广大读者而言,《大饥行》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