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灵壁一拳石,五十五峰不盈尺。峰峰相向如削铁,祝融紫盖前后列。
东南一泓尤可爱,白昼玄云生霮䨴。在唐已著群玉赋,入宋更受元章拜。
天台澒洞云海连,戴氏藏之馀百年。护持不涴权贵手,离乱独与身俱全。
帝旁真人乘紫霞,尺书招之若还家。阴崖洞壑寒谽谺,宛转细路通褒斜。
昆仑蓬莱与方壶,坐卧相对神仙居。硬黄从写《黄庭》帖,汗青或抄《鸿宝》书。
秦淮咽咽金陵道,此物幸不随秋草。愿君谷神长不老,净几明窗永相保。
砚山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砚山诗》是元代诗人揭傒斯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品原文:何年灵壁一拳石,五十五峰不盈尺。峰峰相向如削铁,祝融紫盖前后列。东南一泓尤可爱,白昼玄云生霮䨴。
作者简介:揭傒斯(1304-1370),字曼庆,号素逸,自号待轩老人,祖籍上杭,后徙居临川,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与杨载、范梈同称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在文学创作上,他善楷书、行、草,其诗文皆能工巧丽,风格清新俊雅,尤以诗歌为世人所重。
作品赏析:《砚山诗》作为揭傒斯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元代文学领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山峰的刻画,诗人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更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通过对云海、山峰等元素的描写,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这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示了他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砚山诗》不仅是揭傒斯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元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诗人的创作特点及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