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雷山人游山

高人雨中至,邀我游山作。
自非冥寂徒,孰遣纷华落。
方春乃发轫,残雪犹映薄。
随云度神皋,披烟望灵岳。
晞沐朝阳谷,照影清冰壑。
淹留皆隐沦,往返必恬漠。
惟应樵与牧,逢时得奇药。
归来虽未期,鬓发终如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雷山人游山》是元代诗人揭傒斯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高人雨中至,邀我游山作。
    自非冥寂徒,孰遣纷华落。
    方春乃发轫,残雪犹映薄。
    随云度神皋,披烟望灵岳。
    晞沐朝阳谷,照影清冰壑。
    淹留皆隐沦,往返必恬漠。
    惟应樵与牧,逢时得奇药。
    归来虽未期,鬓发终如昨。

  2. 诗歌鉴赏

  • 主题思想: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山中隐者生活的向往和赞赏。通过描绘山中景象和生活状态,反映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 艺术手法:采用五言古诗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同时通过对山中隐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羡慕和向往。
  1. 文化背景
  • 作者介绍:揭傒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送雷山人游山》是他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时代背景: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社会动荡但文化艺术繁荣。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作品往往带有更加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思考。
  1. 创作背景
  • 邀请出游:诗中的“高人”可能是一位隐士或文人,邀请作者一同前往山中游玩。这种邀请可能是出于对作者才学的认可,或是希望借此机会与作者探讨人生和艺术的奥秘。
  • 游历经历:诗人在这次出游中,不仅游览了山中的美景,还亲身体验了隐士的生活方式和内心的宁静。这些经历使他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因此创作了这首充满诗意的作品。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的“高人雨中至,邀我游山作”等句子,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环境和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脱俗的自然场景之中。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使得整首诗都弥漫着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 意象生动:诗中所描绘的山水景物,如“残雪”、“灵岳”、“朝阳谷”、“清冰壑”等,都充满了生动性和感染力。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句,也赋予了诗句以深刻的内涵和哲理。
  1. 文化影响
  • 后世评价:《送雷山人游山》被认为是揭傒斯的代表作之一,其简洁优美的形式和深邃的内涵受到了后世学者和读者的高度评价。许多研究元代文学的专家也将此作为研究材料,认为它是了解当时文人心态和社会风貌的重要窗口。
  • 传承与发展:该诗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后来的岁月中,其精神内核和艺术风格一直被后人传颂和学习。无论是在文学史上还是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它都承载了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送雷山人游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诗人情感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元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古人对自然和心灵的追求及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