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君俊学正归浔阳

五老催归客,天寒道路长。
残冬涉易水,几日到浔阳?
学见吾宗盛,身随圣道昌。
未应嗟晚达,松菊近柴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程君俊学正归浔阳》是元代诗人程钜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程钜夫,元代郢州京山人,先世迁建昌,名文海,避武宗讳,以字行。程钜夫是宋末降元的文人,其家族原籍建昌,后随叔父程飞卿降元。他入为质子,受千户之命。世祖赏识他的识见,让他入翰林院,并逐渐升至集贤直学士等高位。在至元二十四年,程钜夫拜为侍御史,行御史台事,推荐了许多人才。

  2. 诗歌原文及解析

  • 首句“五老催归客”,以“五老”象征岁月的流逝,暗示友人即将踏上归途,时间紧迫。这一句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时间的紧迫性。
  • “天寒道路长”,表达了旅途的艰辛与漫长,天气寒冷且道路遥远,体现了对友人归程的关切。
  • “残冬涉易水,几日到浔阳?”,描述了在冬天艰难地渡过易水河,以及路途中的时间感受。易水在此处象征着旅程中的难关与不易。
  • “学见吾宗盛,身随圣道昌。”表明友人在回归之后将见到家门兴盛的景象,自己也将跟随圣人的道路继续前行。
  • “未应嗟晚达,松菊近柴桑。”这句话鼓励友人不要因为迟暮而感到遗憾,反而应该在家乡享受自然美景,如松树和菊花般的宁静与美好。
  1. 诗歌鉴赏:此诗不仅展现了程钜夫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仕途生涯和个人志向。通过对友人归乡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其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此外,诗中的意象也富含深意,如“五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松菊”则寓意着清静与长寿。通过这些生动的意象,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

《送程君俊学正归浔阳》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歌,更是程钜夫个人情感与思想的一种体现。它展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未来的期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