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剌木御史还台索诗二绝为别

曾此观风惯土风,老榕能识旧花骢。
如何又踏秦淮月,不待炎州荔子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忽剌木御史还台索诗二绝为别》是元代诗人程钜夫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之情的深刻感受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感叹

这首诗通过描绘人物形象来传达情感。诗中的“耆硕堂堂集柏端”用“耆硕”形容其人威严庄重,“集柏端”暗示了其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立场。而“定应问俗及闽山”,则表明诗人对于闽地风俗民情的深入了解和关注。这些形象化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

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无奈。诗中“为言部使无功状,减却吟诗一半间”反映出诗人在官场上的挫折感和失意。这种情感的抒发,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一种感慨,也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批判。

从整首诗的结构来看,其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语言精炼而富有节奏感。这种形式的运用,不仅符合古诗的审美要求,也使得诗歌更加朗朗上口,易于传唱。同时,诗中蕴含的哲理思考,如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民间疾苦的关注,都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通过对《忽剌木御史还台索诗二绝为别》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不仅是一件文学作品,也是一种历史的见证。它反映了元代的社会风貌,以及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倾向。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艺术的魅力,也可以对当时的社会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忽剌木御史还台索诗二绝为别》是一首内容丰富、艺术价值高的诗作。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仅能够领略到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能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