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觉栖迟懒曳裾,可能为我强踌躇。
一帆秋色红尘外,千里江关白雁初。
建业水清谁共饮?
浔阳潮断定无书。
黄金未尽朱颜在,莫种桃花学隐居。
送人归豫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人归豫章》并非文学作品,而是明代诗人苏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苏平,字秉衡,号雪溪,明浙江海宁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以《绣鞋》诗著称,被誉为“苏绣鞋”。他在景泰年间与弟正游京师,并与刘溥、汤胤绩等常相唱和,被誉为景泰十才子。
作品原文:旅馆思亲动别愁,乡园回首是南州。云山向晚千峰出,汀树经霜乱叶流。斗酒高吟彭蠡月,片帆遥度楚江秋。悬知独坐蓬窗雨,夜思千重恋旧游。这首诗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作品特点:《送人归豫章》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明代诗歌的风貌。它不仅是一首送别的诗,更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场景的细腻刻画。
历史地位:尽管《送人归豫章》不是最为人所熟知的文学作品,但它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示了明代诗人苏平的艺术成就,也为研究明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文化价值: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送人归豫章》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送人归豫章》是明代诗人苏平的一首七言律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明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明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