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式公归高丽》是元代诗人黄溍所作,而非张翥。黄溍,字晋卿,号北山,元代著名文学家、学者,其诗文成就在当时和后世都受到了高度评价。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内容以及艺术特色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 作者介绍:
- 黄溍(1293年—1368年),原名晋卿,字晋卿,号北山,浙江义乌人。元朝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与宋濂、刘基并称为“儒林三杰”。
- 黄溍在元朝初年的文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文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影响深远。
- 黄溍的诗歌以豪放、婉丽、风流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 诗作原文:
- 三韩山水有灵晖,秀出斯人了佛机。
- 岳寺禅馀留偈别,王城斋罢戴经归。
- 瓶收沧海降龙入,锡度秋空近鹤飞。
- 只恐故林云卧后,一镫秋老木棉衣。
- 诗歌赏析:
- 山水灵气:首句“三韩山水有灵晖”,描述了三韩地区山水之间弥漫的神秘灵气,这种灵气赋予了山水以生命和灵性,使得这片土地成为了诗人灵感的源泉。
- 佛机显现:“秀出斯人了佛机”,表达了山水之美不仅在于自然景观的壮丽,更在于其中蕴含的佛教文化和哲理。这里的“佛机”可以理解为佛教中的机缘巧合或佛理启示。
- 宗教情怀:从第二句“岳寺禅馀留偈别”,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禅宗的敬仰和对佛法的虔诚。这句中的“偈别”指的是在寺庙中留下佛门的偈语告别,体现了诗人对宗教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教义的思考。
- 城市生活:第三句“王城斋罢戴经归”,描绘了诗人在王城中结束一天的宗教活动后,带着经书回家的情景。这展现了诗人对于宗教生活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知识的珍视。
- 自然与修行:最后两句“瓶收沧海降龙入,锡度秋空近鹤飞”,通过描写诗人携带物品归来的细节,传达了诗人对于修行与自然的感悟。这些物品象征着诗人的修行成果,而“降龙”和“近鹤飞”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自然景象,寓意着内心的平静和超然。
- 作品背景:
- 该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传是在黄溍晚年归隐之时所作。这一时代背景使得诗人更能深入地思考人生、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从而创作出富有哲理的作品。
除了以上对《送式公归高丽》的分析外,以下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信息:
- 历史意义:此诗反映了元朝初期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 艺术特色:诗歌语言简练而含蓄,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禅意,展现了黄溍独特的艺术风格。
- 文化影响:此诗在元代及后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被多次引用与研究,是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 现代价值:通过对这首古诗词的学习和欣赏,现代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生活。
黄溍的《送式公归高丽》不仅是一首充满艺术美感的诗歌,更是一本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宗教生活的向往,更深刻地反映了元朝初期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