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子诗

南仲杭陈氏,斗龙父所名。
家临百丈溪,父书传考亭。
夫亦人之子,胡独以孝称。
维仲适母盛,王实生宁馨。
盛谓我己出,无殊祝螟蛉。
仲父讳弗言,王卒不自明。
眷然舍之去,呱呱闻泣声。
年运日已往,头角稍峥嵘。
吁天乞陨灭,愿以益父龄。
父没盛亦亡,吊影伤孤茕。
或乃告之故,曰汝王所生。
王居清湖上,去此无十程。
时仲新捧檄,精庐拟横经。
悲号弃其官,肩舆亲奉迎。
安知世代易,人非馀故城。
邻有鹤发妪,叩之久始应。
言我与汝母,少小俱娉婷。
汝母生汝归,去作江东行。
不知今在无,我老犹零仃。
仲也闻益悲,赢粮事晨征。
六年困逆旅,冷雨啼青灯。
譬彼无母雏,投林辄哀鸣。
永丰有施氏,大屋深重扃。
于焉得母处,一夕相合并。
母子更抱持,泪如九河倾。
三日负母还,盗贼方抢攘。
仓黄与之遇,白刃纷交横。
顿首前致辞,覶缕陈衷诚。
能令激高义,相戒勿敢惊。
仲昔以至行,上天降休祯。
灵雁既群集,嘉瓜复冬荣。
区区彼虻蚊,岂遂无人情。
圣人语纯孝,厥有闵与曾。
未闻树奇节,谣颂传轰轰。
此道古或希,此事今可徵。
我歌虽云俚,庶感蚩蚩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孝子诗》是由元代诗人黄溍创作的文学作品,这首诗通过描述陈孝子的故事,展现了其孝顺和忠诚的品质,以及对家庭责任的坚守。下面将对《陈孝子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黄溍(1270—1348),字伯生,号贞素,是元朝时期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元朝末年,社会动荡,战乱频发,黄溍的生活经历颇为坎坷。然而,正是这段艰难岁月,让他的作品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心声。

  2. 诗歌原文:黄溍的《陈孝子诗》原文如下:南仲杭陈氏,斗龙父所名。家临百丈溪,父书传考亭。夫亦人之子,胡独以孝称。维仲适母盛,王实生宁馨。盛谓我己出,无殊祝螟蛉。仲父讳弗言,王卒不自明。眷然舍之去,呱呱闻泣声。年运日已往,头角稍峥嵘。吁天乞陨灭,愿以益父龄。父没盛亦亡,吊影伤孤茕。或乃告之故,曰汝王所生。王居清湖上,去此无十程。时仲新捧檄,精庐拟横经。悲号弃其官,肩舆亲奉迎。安知世代易,人非馀故城。邻有鹤发妪,叩之久始应。言我与汝母,少小俱娉婷。汝母生汝归,去作江东行。不知今在无,我老犹零仃。仲也闻益悲,赢粮事晨征。六年困逆旅,冷雨啼青灯。譬彼无母雏,投林辄哀鸣。永丰有施氏,大屋深重扃。于焉得母处,一夕相合并。母子更抱持,泪如九河倾。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叙述陈孝子的事迹,表达了作者对孝道的推崇和对家庭情感的重视。《陈孝子》中,陈孝子因为母亲早逝,无法照顾自己,只能离开家乡去外地谋生。尽管面临许多困难,他依然坚持寻找母亲,最终在永丰找到了母亲,并与她团聚。这一系列情节展示了陈孝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母亲深厚的感情。诗中的“吁天乞陨灭,愿以益父龄”等句子,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思念和希望父亲能够长寿的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孝道的赞美。

黄溍的《陈孝子诗》不仅在文学上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刻理解到孝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当承担的责任。同时,这首诗也启示人们要珍惜家庭、关爱家人,并在面对困难时不失孝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