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罗香 · 斗草

绡帕藏春,罗裙点露,相约莺花丛里。翠袖拈芳,香沁笋芽纤指。偷摘遍、绿径烟霏。悄攀下、画阑红紫。扫花阶、褥展芙蓉,瑶台十二降仙子。
芳园清昼乍永,亭上吟吟笑语,妒秾夸丽。夺取筹多,赢得玉珰瑜珥。凝素靥、香粉添娇,映黛眉、淡黄生喜。绾胸带、空系宜男,情郎归也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秦淮斗草篇》是明代长诗,描述了明代斗草习俗的沿袭和深化,尤其注重少女情思的表达。下面将深入探讨《秦淮斗草篇》:

  1. 历史背景与斗草风俗
  • 起源与发展:斗草作为一种古老的游戏,最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当时人们通过采集草药来解暑毒疫。到了唐代,不仅妇女儿童喜爱斗草,成年男子也积极参与其中。宋代时期,斗草之风更是盛行,不仅限于端午节,在春社及清明也有相应的斗草活动。
  • 民俗意义:斗草不仅仅是一种游戏,它还寄寓了深厚的情感,尤其是少女的情思。明代的斗草习俗继承了唐宋元等时期的传统,更加强了斗草中蕴含的少女情愫。
  1. 文学中的斗草主题
  • 诗词描写:《秦淮斗草篇》是一篇描述明代斗草习俗的长诗,它详细描绘了斗草的过程和参与者的情感状态,展现了斗草活动中的欢乐与竞争。
  • 文学作品影响:从古至今,无论是诗词小说还是戏曲,斗草这一民俗都成为创作的灵感来源,反映了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生活状态和文化传承。
  1. 《绮罗香·咏春雨》的艺术特色
  • 词牌解析:史达祖的《绮罗香·咏春雨》是一首咏物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绵绵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
  • 艺术手法:该词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如拟人化、象征等,使春雨的形象更加生动,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秦淮斗草篇》和史达祖的《绮罗香·咏春雨》都展示了斗草习俗在不同时代的演变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深厚内涵。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学艺术的丰富多样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