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九灵山房图

梦里家山十载违,丹青咫尺是耶非?
墨池新水春还满,书阁浮云晚更飞。
张翰见机先引去,管宁避乱久忘归。
人生若解幽栖意,处处林丘有蕨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索文学的海洋——《题九灵山房图》赏析

《题九灵山房图》是元朝时期的作品,由阿里沙创作。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梦里乡山十载违”,“墨池新水春还满,书阁晴云晚更飞”等句子,都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诗的第一部分表达了一种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梦里乡山十载违”,这里的“梦里乡山”可能指的是作者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所经历的艰辛和困苦,而“十载违”则表达了这种距离感和时间的流逝。这一句透露出对家乡和童年记忆的怀念。

诗的第二部分转向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墨池新水春还满,书阁晴云晚更飞”,通过“墨池”和“书阁”这两个意象,展现了作者在宁静的环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场景。墨池的水象征着知识的源泉和思考的深度,书阁的晴云则代表着宁静与和谐,晚更飞的书阁映衬着作者对知识追求的执着。

诗的最后一部分则是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张翰见几先引去,管宁避乱久无归。人生若解幽栖意,处处丘园有蕨薇。”这里的“张翰”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因厌倦官场生活而辞官归隐;而“管宁”是一位著名的隐士学者,他在战乱时期选择隐居。诗人引用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表达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理解。他认为,只要真正理解并追求内心的安宁和平静,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通过对《题九灵山房图》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阿里沙作为一位元朝时期的文人,其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主题,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