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琴士归杭

云中歌断《紫芝》歌,不奈周君欲去何。
十里湖山好明月,却怜随处故人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琴士归杭》是元代诗人黄复圭的一首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场景中的情感与景色交融的画面。这首诗不仅是对友情、离别和自然风光的深刻表达,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诗的原文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对“云中”二字的使用,营造出一种高远、飘渺的氛围,暗示着即将分别的琴士如同置身于云端之上,难以捉摸其真实位置。同时,这种设定也表达了送别之人对友人未来旅途的不舍与担忧。诗句“不奈周君欲去何”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无奈之情,以及对其未来成就的期望和祝福。

诗中还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文化意蕴。“十里湖山好明月,却怜随处故人多”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和皎洁的月光,更体现了作者对友人归途中所见美景的羡慕与赞美。同时,这句诗也流露出作者对友人归后可能遭遇的寂寞或思乡之情的同情和理解。

作为文学作品,《送琴士归杭》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诗人黄复圭运用了典型的诗歌手法,如对比、象征和拟人等,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诗中通过音乐与自然的结合,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感,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哲思及情感的细腻表达。

《送琴士归杭》不仅是黄复圭的一篇佳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友情、离别和自然美景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享受和思想启迪。

相关推荐